N头条>汉语词典>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词典中的解释
èrwànqiānchángzhēng

二万五千里长征

二万五千里长征读音为 èr wàn wǔ qiān lǐ cháng zhēng。意思是:指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见“长征”。 见“长征”

繁体二萬五千里長徵

拼音èr wàn wǔ qiān lǐ cháng zhēng

注音ㄦˋ ㄨㄢˋ ㄨˇ ㄑㄧㄢ ㄌㄧˇ ㄔㄤˊ ㄓㄥ

词语解释

  • [long march]见“长征”

    网络解释

    • 二万五千里长征
      1. 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转移。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被迫退出根据地。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经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11个省,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行军25000华里,于1935年10月胜利地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在这同时,第四方面军和第二方面军也先后进行了长征,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先后在甘肃会宁城和将台堡胜利会师。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