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伐檀在词典中的解释
tán

伐檀

伐檀读音为 fá tán。意思是:《诗.魏风》篇名。诗中指责奴隶主贵族霸占奴隶们的劳动成果,是一群吃白食的寄生虫,表达了奴隶阶级对统治者的憎恶和愤慨。 篇名。《诗经》里的诗,通常拿开头一句里的两个字作为全诗的题目。檀,檀树,木质坚实,古代用作制造车子的材料

拼音fá tán

注音ㄈㄚˊ ㄊㄢˊ

词语解释

  • [Fatan]篇名。《诗经》里的诗,通常拿开头一句里的两个字作为全诗的题目。檀,檀树,木质坚实,古代用作制造车子的材料

    网络解释

    • 伐檀
      1. 《伐檀》是先秦时期魏国的民歌,较多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全诗强烈地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怨恨,更感悟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责问,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