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公田在词典中的解释
gōngtián

公田

公田读音为 gōng tián。意思是:1.古代井田制度下﹐把土地划成“井”字形﹐分为九区﹐中区由若干农夫共同耕种﹐将收获物全部缴给统治者﹐称为“公田”。同中区以外的“私田”相对称。 2.公家之田。封建官府控制的土地。亦称“官田”。 3.旧时一族公有的“族田”﹐族人也习称为公田。但其性质实为民田。 4.指社会主义改造后农村集体所有的田地。

拼音gōng tián

注音ㄍㄨㄙ ㄊㄧㄢˊ

反义词私田 

词语解释

  • 1.古代井田制度下,把土地划成井字形,分为九区,中区由若干农夫共同耕种,将收获物全部缴给统治者,称为公田。同中区以外的私田相对称。2.公家之田。封建官府控制的土地。亦称官田。3.旧时一族公有的族田,族人也习称为公田。但其性质实为民田。4.指社会主义改造后农村集体所有的田地。

    网络解释

    • 公田
      1. 公田是井田制中,由劳动者共同耕种,而将收获物全部缴给统治者的土地。同“私田”相对称。《孟子·滕文公》载有孟子的话:“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随着井田制的废除和土地私有制的普遍建立,公田即消失。亦称“官田”。中国古代官府或皇室直接占有的土地。官田名目繁多,汉有屯田。北魏有职分田。到清末,官田逐渐转化为民田。官田都免除田赋,田丁亦免除徭役。早期官田多用奴仆或依附农民耕作,到明清时代才逐步转变为以招佃承租为主。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