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内相在词典中的解释
nèixiāng

内相

内相读音为 nèi xiāng。意思是:1.唐开元二十六年,改翰林供奉为学士,专掌内命,参裁朝廷大议,人称“内相”。《旧唐书.陆贽传》:“及出居艰阻之中﹐虽有宰臣﹐而谋猷参决﹐多出于贽﹐故当时目为‘内相’。”后以“内相”为翰林学士的别称。 2.指宫中太监。

繁体內相

拼音nèi xiāng

注音ㄣㄟˋ ㄒㄧㄤ

词语解释

  • 1.唐开元二十六年,改翰林供奉为学士,专掌内命,参裁朝廷大议,人称内相。《旧唐书.陆贽传》:及出居艰阻之中,虽有宰臣,而谋猷参决,多出于贽,故当时目为内相。后以内相为翰林学士的别称。2.指宫中太监。

    网络解释

    • 内相
      1. 内相唐、宋翰林学士别称。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改翰林供奉为翰林学士,起草任免将相等机密诏令。德宗后,其地位日益重要,虽朝廷有宰相主政,而翰林学士常值宿内廷,向皇帝提出建议,参裁可否,故号称内相。宋亦称翰林学士为内相,亦称内翰。
      2. 内相另有一义,指宫中太监。《红楼梦》第八三回:“门上人进来回说:‘有两个内相在外,要见二位老爷呢。’……门上的人领了老公进来。”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