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太史在词典中的解释
tàishǐ

太史

太史读音为 tài shǐ。意思是:1.官名。西周﹑春秋时太史掌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秦汉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时星历。魏晋以后﹐修史之职归著作郎﹐太史专掌历法。隋改称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称太史院。明清称钦天监;修史之职归之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2.复姓。汉末有太史慈。见《三国志》本传。

拼音tài shǐ

注音ㄊㄞˋ ㄕㄧˇ

德语Taishi (Eig, Fam)​, oberster Geschichtsschreiber , oberster Sterndeuter

词语解释

  • [an official who holds astronom and calendar]∶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
    1. [Historical Records written by Si Maqian]∶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1. 参之太史。——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网络解释

    • 太史 (汉语词汇)
      1. 太史,官名,也指复姓。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