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孟浩然在词典中的解释
mènghàorán

孟浩然

孟浩然读音为 mèng hào rán。意思是: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字浩然,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早岁隐居家乡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后往吴越等地漫游。他的诗多写山林静趣和怀材不遇的苦闷。由于生活面窄,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不多,但其艺术造诣较高,写景诗有不少刻画入微的名句。是唐代田园山水诗派代表,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有《春晓》、《过故人庄》等名篇。有《孟浩然集》。

拼音mèng hào rán

注音ㄇㄥˋ ㄏㄠˋ ㄖㄢˊ

英语Meng Haoran (689-740)​, Tang Dynasty Poet

德语Meng Haoran (Eig, Pers, 689 - 740)​

法语Meng Haoran

词语解释

  • [Meng Haoran](689—740) 唐代襄阳(现在湖北省襄阳县)人。他与王维很要好,并称王、孟,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过故人庄》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所作。他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请到家里作客,因而写了该诗。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过(guò,旧读阴平。),过访、访问

    网络解释

    • 孟浩然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1.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2.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3.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