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戎狄在词典中的解释
róng

戎狄

戎狄读音为 róng dí。意思是:1.亦作“戎翟”。 2.古民族名。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拼音róng dí

注音ㄖㄨㄙˊ ㄉㄧˊ

近义词蛮夷 

词语解释

  • 亦作“戎翟”。

    网络解释

    • 戎狄
      1. 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2. 周朝时居民有华夏和四夷的区分:南方部落为蛮;东方部落为夷;西方部落为戎;北方部落为狄。其中戎和狄主要分布在华夏的西方和北方地区。
      3.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4. 春秋中叶以后,狄与戎在地域上有明显的不同,但整个春秋时代,乃至战国中叶以前,戎狄仍往往混称,有些部落仍兼有戎与狄两种称号。这种情况以及春秋北狄诸部的姓族,陕北、山西、河北诸地的戎狄文化遗存,都说明春秋时期的戎与狄只是地域分布有明显区分,族类却比较接近。
      5. 狄作族称,《春秋》所记始于春秋中叶,但《国语·郑国》于西周末已有狄的记载。这是诸夏对北方一些部族的称呼,不是他们的自称。《春秋》在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冬,狄伐邢。”这是《春秋》中第一次出现狄的记载。这时晋献公在位,与狄人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戎与狄常常混称。战国末期,狄人被华夏人和北方蒙古高原的胡人所同化。
      6. 确切地以戎作为部称始于周人,在灭商以前,主要用来称呼周原附近与周为敌的各部落,其劲敌集中于周原以西陇山地区,故称为西戎。在西周到战国,主要是指西方羌人各部落,秦汉以后,多数西羌人逐渐被华夏和后来的吐蕃人所同化。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