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擣衣在词典中的解释
dǎo

擣衣

擣衣读音为 dǎo yī。意思是:古时衣服常由纨素一类织物制作,质地较为硬挺,须先置石上以杵反复舂捣,使之柔软,称为“擣衣”。后亦泛指捶洗。南朝 齐 谢朓《秋夜》诗:“秋夜促织鸣,南邻擣衣急。”唐 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 一片月,万户擣衣声。”宋 葛天民《春怀》诗:“夜雨涨波高一尺,失却擣衣平正石。”清 陈维崧《瑶花·秋雨新晴登远阁眺望》词:“金闺瑟瑟,正青砧隔院擣衣纔罢。”

繁体捣衣

拼音dǎo yī

注音ㄉㄠˇ ㄧ

词语解释

  • [beat clothes when washing]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网络解释

    • 捣衣 (中国古代民俗)
      1. 捣衣,中国古代服饰民俗。即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多于秋夜进行。在古典诗词中,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

    词语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