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三王的分词解释
sānwáng

三王

三王读音为 sān wáng。意思是:1.指夏﹑商﹑周三代之君。

拼音sān wáng

注音ㄙㄢ ㄨㄤˊ

词语分解

三王sān wáng
词典解释
1.指夏﹑商﹑周三代之君。(1)夏禹﹑商汤﹑周武王。《谷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范宁注:“三王,谓夏﹑殷﹑周也。夏后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盟津之会。”(2)夏禹﹑商汤﹑周文王。《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赵岐注:“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是也。”(3)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尸子》卷下:“汤复于汤丘,文王幽于羑里,武王羁于王门;越王栖于会稽,秦穆公败于崤塞,齐桓公遇贼,晋文公出走,故三王资于辱,而五霸得于困也。”
2.指周之太王﹑王季﹑文王。
3.王姓三名人之合称。(1)汉之王奉光﹑王商﹑王凤。《汉书.王商史丹等传赞》:“自宣﹑元﹑成﹑哀外戚兴者,许﹑史﹑三王﹑丁﹑傅之家,皆重侯累将。”颜师古注:“三王,谓邛成侯及商﹑凤三家也。”邛成侯,王奉光的封爵。(2)汉之王尊﹑王章﹑王骏。《汉书.王吉传》:“先是京兆有赵广汉﹑张敞﹑王尊﹑王章,至骏皆有能名,故京师称曰:‘前有赵﹑张,后有三王。’”晋潘岳《西征赋》:“赵张三王之尹京,定国释之之听理。”(3)唐之王珣﹑王玙﹑王瑨。《新唐书.王珣传》:“﹝王方翼﹞子珣,字伯玉,与兄玙﹑弟瑨以文学称,时号‘三王’。”
4.(4)唐之王勃﹑王绪﹑王仲舒。唐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清钱谦益《寄侯豫章督学江西》诗:“励俗蒸尝先两庙,采风词翰继三王。”清赵翼《陔馀丛考.四三王》:“唐滕王阁有三王﹑则王勃作序,王绪作赋,王仲舒作修阁记也。”
分词解释
三代:
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周武王:
西周王朝建立者。姬姓,名发。周文王之子。命吕尚负责军事,命弟周公旦负责政务,继承父志,准备伐商。公元前11世纪中,亲率周军,联合西南各族军队,在牧野(今河南淇县南)打败商军。灭商后建立周朝,并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
谷梁:
1.复姓。战国时鲁国有谷梁赤。
2.《春秋谷梁传》的省称。
盟诅:
1.结盟立誓。
2.对神立誓诅咒。
商汤:
又称“成汤”。商朝的建立者。原是东方商族部落的首领,任用伊尹做大臣,积聚力量。先后经十一次征战,陆续攻灭邻近诸部落而更趋强大。公元前16世纪,他联合许多部落举兵攻夏,推翻夏朝,在亳(今河南商丘附近)建立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