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仡佬族的分词解释
lǎo

仡佬族

仡佬族读音为 gē lǎo zú。意思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唐宋史书中写作“葛僚”﹑“仡僚”﹑“佶僚”﹑“革老”﹑“仡佬”等,统称为“僚”。散居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约43.8万人(1990年)。语言属汉藏语系,用仡佬语,无文字,通用汉语和当地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语言。信仰原始宗教。历史上长于铸造青铜器,精于纺织。传统节日有仡佬年、吃新节。主要从事农业。

拼音gē lǎo zú

注音ㄍㄜ ㄌㄠˇ ㄗㄨˊ

词语分解

仡佬族yì lǎo zú
词语解释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唐宋史书中写作“葛僚”﹑“仡僚”﹑“佶僚”﹑“革老”﹑“仡佬”等,统称为“僚”。散居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约43.8万人(1990年)。语言属汉藏语系,用仡佬语,无文字,通用汉语和当地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语言。信仰原始宗教。历史上长于铸造青铜器,精于纺织。传统节日有仡佬年、吃新节。主要从事农业。
(1) [Gelao nationality]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
(2) 另见 yì
分词解释
史书:
1.汉称令史所习之书,即当时通用的隶书。
2.记载历史的书籍。
写作:
1.犹写成。指作诗文﹑绘画等。
2.书法和文章。
3.写文章;创作。
少数:
较少的数量。对“多数”而言。
民族:
具有共同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及其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是人们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习惯上指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共同体,如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