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公讳的分词解释
gōnghuì

公讳

公讳读音为 gōng huì。意思是:谓避君王之讳。与“私讳”相对。

繁体公諱

拼音gōng huì

注音ㄍㄨㄙ ㄏㄨㄟˋ

词语分解

公讳gōng huì
词语解释
谓避君王之讳。与“私讳”相对。
分词解释
君王:
1.古称天子或诸侯。
2.诸王之尊称。
相对:
①相比较而言:这间屋相对大些|相对落后。
②互相对应、对比:这两个词意义相对|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③见“相对与绝对”。
私讳:
封建时代以父﹑祖的名字为私讳。也称家讳。

● 讳(諱)huì ㄏㄨㄟˋ
◎ 避忌,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讳言。讳匿。讳饰。忌讳。隐讳。直言不讳。讳疾忌医。
◎ 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名讳。
● 公gōng ㄍㄨㄥˉ
◎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无私。
◎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 国家,社会,大众: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
◎ 让大家知道:公开。公报。公然。
◎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
◎ 敬辞,尊称男子:海公。包公。诸公(各位)。
◎ 雄性的:公母。公畜。
◎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公公。外公(外祖父)。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