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刻书的分词解释
shū

刻书

刻书读音为 kè shū。意思是:指刻版印刷出版书籍。旧时有书商刻书、官府刻书和私人刻书等。

繁体刻書

拼音kè shū

注音ㄎㄜˋ ㄕㄨ

词语分解

刻书kè shū
词语解释
指刻版印刷出版书籍。旧时有书商刻书、官府刻书和私人刻书等。
分词解释
官府:
①旧时称行政机关,特指地方上的。
②称封建官吏。
出版:
利用一定的物质载体,将著作制成出版物以利传播的行为。是有文字以后发展起来的。古代金文、石刻以及人工抄写、刻绘书籍,是一定意义上的出版。正式的出版是随着印刷术的发明,至唐代中叶盛行。现代出版主要指图书、报刊、音像读物等的编辑、印刷(或复制录音、录像、缩微品等)、发行三个方面。当代出现的电子出版活动,又为出版增加了新的内容。
私人:
1.古时称公卿﹑大夫或王室的家臣。
2.亲戚朋友或以私交﹑私利相依附的人。
3.通奸的情人。
4.个人。对公家而言。
书籍:
1.谓校定简册。
2.泛指一般图书。
3.谓登记户籍。
4.书于简册。谓有记载。
5.文书。诏命典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