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十三经的分词解释
shísānjīng

十三经

十三经读音为 shí sān jīng。意思是: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其形成过程为:汉立《诗》《书》《易》《礼》《春秋》于学官,为五经;唐加《周礼》《仪礼》《公羊》《谷梁》为九经;至开成间刻石国子学,又加《孝经》《论语》《尔雅》为十二经;宋复增《孟子》,因有十三经之称。

繁体十三經

拼音shí sān jīng

注音ㄕㄧˊ ㄙㄢ ㄐㄧㄥ

词语分解

十三经shí sān jīng
词语解释
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其形成过程为:汉立《诗》《书》《易》《礼》《春秋》于学官,为五经;唐加《周礼》《仪礼》《公羊》《谷梁》为九经;至开成间刻石国子学,又加《孝经》《论语》《尔雅》为十二经;宋复增《孟子》,因有十三经之称。
分词解释
经书:
指《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儒家经传,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
尔雅:
雅正;文雅:温文尔雅|雍容尔雅。
形成:
经过发展变化而成为:形成新的风格|形成包围。
过程:
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认识过程丨生产过程丨到了新地方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公羊:
1.《公羊传》的简称。
2.复姓。战国齐人有公羊高﹐为《春秋公羊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