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卿士的分词解释
qīngshì

卿士

卿士读音为 qīng shì。意思是:1.指卿﹑大夫。后用以泛指官吏。 2.周王朝的执政者。总管王朝的政事。

拼音qīng shì

注音ㄑㄧㄥ ㄕㄧˋ

词语分解

卿士qīng shì
词语解释
1.指卿﹑大夫。后用以泛指官吏。
2.周王朝的执政者。总管王朝的政事。
分词解释
总管:
武官名。汉末南北朝以都督统州之军事,并总揽或与刺史治州之政事。北周始改此称。隋代至唐代初在各州设总管,边镇和大州设大总管,均系地方军政长官,后又恢复都督称,但统兵出征之将帅仍为总管。北宋时总管仍系地方军政长官,分别由节度使、知府、知州兼任。辽金元时总管兼管军民。清代时在东三省、新疆及围场设总管,为率军驻防之长官。
政事:
1.政务。
2.谓有处理政治事务的才能。
官吏:
旧时政府工作人员的总称。
大夫:
①古代官职名,位居卿之下,士之上。秦汉后有御史大夫、光禄大夫等,唐代以后称高级文职官阶为大夫。
②(dài-)宋代医官置大夫以下官阶,后以之称医生。
王朝:
1.谓天子视朝。
2.犹朝廷。
3.犹朝代。历史上指一个国家由某一家族统治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