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厄台的分词解释
ètái

厄台

厄台读音为 è tái。意思是:古迹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南。相传为孔子行经陈蔡断粮处。本名弩台,唐开元九年移孔子庙于基上,故俗称“厄台”。事见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二.开封府》。

繁体厄臺

拼音è tái

注音ㄜˋ ㄊㄞˊ

词语分解

厄台è tái
词语解释
古迹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南。相传为孔子行经陈蔡断粮处。本名弩台,唐开元九年移孔子庙于基上,故俗称“厄台”。事见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二.开封府》。
分词解释
行经:
1.行走经过。南朝梁何逊有《行经孙氏陵》诗。
2.来月经。
本名:
①本来的名字;原来的名字(区别于‘别号、官衔’等)。
②给本人起的名儿:有些外国人的全名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本名,第二部分是父名,第三部分是姓。
古迹:
古代的遗迹,多指古代留传下来的建筑物:名胜古迹。
断粮:
粮食断绝:断粮绝草(草:特指喂马的草料)。
方舆:
地。古人认为地载万物,如同车舆:漫漫方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