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吞牛的分词解释
tūnniú

吞牛

吞牛读音为 tūn niú。意思是:《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后因以“食牛”或“吞牛”比喻少年气概豪迈。

拼音tūn niú

注音ㄊㄨㄣ ㄋㄧㄨˊ

词语分解

吞牛tūn niú
词语解释
《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后因以“食牛”或“吞牛”比喻少年气概豪迈。
分词解释
成文:
1.形成乐章﹑文采﹑文辞﹑礼仪等的总称。
2.现成的文章。
3.用文字固定下来,成为书面。
气概:
在重大问题上表现的魄力气度:英雄气概|革命气概。
鸿鹄:
天鹅。因飞得很高,所以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的人:鸿鹄高翔丨鸿鹄之志。
羽翼:
①翅膀: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
②辅佐;维护:羽翼吾道。
③党羽:羽翼众多。
虎豹之驹:
驹:两岁以下的幼马或少壮的骏马。指虎和豹的幼子。比喻志向远大的英俊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