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唐高祖的分词解释
tánggāo

唐高祖

唐高祖读音为 táng gāo zǔ。意思是:唐高祖(566-635)即“李渊”。唐朝建立者。字叔德。袭唐国公爵。公元617年任太原留守。乘隋朝在农民起义打击下土崩瓦解之机起兵,攻取长安,立炀帝孙杨侑为帝。次年又逼杨侑让位,建立唐朝。626年玄武门之变后传位次子李世民,自称太上皇。

拼音táng gāo zǔ

注音ㄊㄤˊ ㄍㄠ ㄗㄨˇ

词语分解

唐高祖táng gāo zǔ
词语解释
唐高祖(566-635)即“李渊”。唐朝建立者。字叔德。袭唐国公爵。公元617年任太原留守。乘隋朝在农民起义打击下土崩瓦解之机起兵,攻取长安,立炀帝孙杨侑为帝。次年又逼杨侑让位,建立唐朝。626年玄武门之变后传位次子李世民,自称太上皇。
分词解释
建立:
①开始成立:建立政权 ㄧ建立新的工业基地。
②开始产生 ;开始形成:建立友谊ㄧ建立邦交。
攻取:
攻打并夺取:攻取据点。
公元:
国际通用的公历的纪元,是大多数国家纪年的标准,从传说的耶稣诞生那一年算起。我国从1949年正式规定采用公元纪年。
土崩瓦解:
瓦解: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分解为四,即成瓦,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农民起义:
为反抗地主阶级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削,农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