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外戚的分词解释
wài

外戚

外戚读音为 wài qī。意思是:指帝室的母族、妻族:《史记.外戚世家》|汉末外戚专权,天下大乱。

拼音wài qī

注音ㄨㄞˋ ㄑㄧ

词语分解

外戚wài qī
词语解释
指帝室的母族、妻族:《史记.外戚世家》|汉末外戚专权,天下大乱。
分词解释
世家:
①世代做官的人家:出身世家|那小生原也是世家子。
②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主要叙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如《吴太伯世家》等。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涉、儒家宗师孔子,虽不是诸侯王,也列入世家。宋代欧阳修《新五代史》中有《十国世家》。
母族:
母家之亲族。汉班固《白虎通.宗族》:“母族三者:母之父母,一族也;母之昆弟,二族也;母昆弟子,三族也。”一说,“母族三:母之父姓为一族;母之母姓为一族;母女昆弟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见清夏炘《学礼管释》卷十一。
史记:
书名。原名《太史公书》。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后褚少孙补撰部分内容。全书一百三十篇。记事起自传说中的黄帝,迄于汉武帝,共三千年左右。分传记为本纪、世家、列传;以八书述制度沿革,列十表通史事脉络。在史学、文学上都有很高价值。
天下大乱:
天下:指全国。到处都是灾荒战祸。形容国家局势动荡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