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太监的分词解释
tàijiàn

太监

太监读音为 tài jiàn。意思是:唐代设专门的宦官机构内侍省,其长官为监及少监。明代宦官组织庞大,领二十四衙门,各设掌印太监等。清代沿置。太监成为对宦官的通称。

繁体太監

拼音tài jiàn

注音ㄊㄞˋ ㄐㄧㄢˋ

近义词宦官 寺人 阉人 中官 

词语分解

太监tài jiàn
词语解释
唐代设专门的宦官机构内侍省,其长官为监及少监。明代宦官组织庞大,领二十四衙门,各设掌印太监等。清代沿置。太监成为对宦官的通称。
分词解释
专门:
1.独立门户﹐自成一家。
2.指某一门学问。
3.专从事某事或研究某门学问。
4.专长。
宦官:
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也叫太监。
通称:
1.通常的称呼。
2.一般的说法。
长官:
1.上级官员﹔上司。
2.众官之长。多指级别较高的官吏。
3.唐宋时多指县令。
4.官吏的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