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淋铃的分词解释
línlíng

淋铃

淋铃读音为 lín líng。意思是:1.指雨声。 2.即《雨霖铃》。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一百零三字,仄韵。

繁体淋鈴

拼音lín líng

注音ㄌㄧㄣˊ ㄌㄧㄥˊ

词语分解

淋铃lín líng
分词解释
1.指雨声。
2.即《雨霖铃》。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一百零三字,仄韵。
分词解释
仄韵:
凡属上声﹑去声﹑入声的韵,皆为仄韵,与“平韵”相对。
雨霖铃:
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相传唐玄宗因安禄山之乱迁蜀,霖雨连日,闻栈道铃声,为悼念杨贵妃而采作此曲。双调,一百零三字,押仄声韵。
词牌:
填词用的曲调名。最初,词都配合音乐歌唱,曲调名称即词牌,一般依据词的内容而定。后来,词不再配合音乐歌唱,曲调名和词的内容不一定有联系,而只作为文字、音韵结构(句数、字数、分段、平仄、押韵)的规定格式,供填词时遵循。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规定格式。但有些词牌除正名外另有异名,也有同名异调、一名数体的。
教坊:
中国古代宫廷音乐机构。始建于唐代,专门管理宫廷俗乐的教习和演出事宜。一度改名“云韶府”。宋元两代亦设教坊;明代设教坊司,隶属于礼部,主管乐舞和戏曲。至清代雍正时改教坊司为和声署。
双调:
1.商调乐律名。
2.填词之格式。词之由前后两阙相叠而成者﹐谓之“双调”﹐有前后同段﹑换头与前后不同之分﹔仅一段者谓之“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