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熹平石经的分词解释
píngshíjīng

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读音为 xī píng shí jīng。意思是:东汉时所刻碑石经书。汉灵帝熹平四年根据蔡邕等正定经本文字的建议始刻,讫至光和六年,凡历九年而成。共刻四十六石碑,用隶书一体写成,立于太学讲堂前的东侧,有《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经文,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太学遗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县朱家圪垱村。

繁体熹平石經

拼音xī píng shí jīng

注音ㄒㄧ ㄆㄧㄥˊ ㄕㄧˊ ㄐㄧㄥ

词语分解

熹平石经xī píng shí jīng
词语意思
东汉时所刻碑石经书。汉灵帝熹平四年根据蔡邕等正定经本文字的建议始刻,讫至光和六年,凡历九年而成。共刻四十六石碑,用隶书一体写成,立于太学讲堂前的东侧,有《鲁诗》﹑《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种经文,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太学遗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县朱家圪垱村。
分词解释
经文:
经书或宗教典籍的正文。
碑石:
1.作碑之石。亦指刻有文字的碑碣。
2.特指墓碑。
经书:
指《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儒家经传,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
根据:
①把某种事物作为结论的前提或语言行动的基础:根据气象台的预报,明天要下雨ㄧ根据大家的意见,把计划修改一下。
②作为根据的事物:说话要有根据。
石碑:
作为纪念物或标记的竖石。多镌刻文字,意在垂之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