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白衣尚书的分词解释
báishàngshū

白衣尚书

白衣尚书读音为 bái yī shàng shū。意思是:东汉郑均的称号。《东观汉记.郑均传》:“均屡辟不诣,公车特征,拜侍御史,月余迁尚书,肃宗敬重之,后以病告归……帝东边过任城,乃幸均舍,勑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故时人号为‘白衣尚书’。”唐李白《任城县厅壁记》:“青衣太昊之遗墟,白衣尚书之旧里。”后亦用以指辞官归里仍享受尚书官爵俸禄的大臣。

繁体白衣尚書

拼音bái yī shàng shū

注音ㄅㄞˊ ㄧ ㄕㄤˋ ㄕㄨ

词语分解

白衣尚书bái yī shàng shū
词语解释
东汉郑均的称号。《东观汉记.郑均传》:“均屡辟不诣,公车特征,拜侍御史,月余迁尚书,肃宗敬重之,后以病告归……帝东边过任城,乃幸均舍,勑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故时人号为‘白衣尚书’。”唐李白《任城县厅壁记》:“青衣太昊之遗墟,白衣尚书之旧里。”后亦用以指辞官归里仍享受尚书官爵俸禄的大臣。
分词解释
东汉:
朝代,公元25-220,自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起到献帝(刘协)延康元年止。建都洛阳。也叫后汉。
称号:
1.指赋予人某种称谓﹐以表明身份。
2.指事物的名称。
白衣:
①古代平民穿白布衣,因指没有取得功名的人。
②代称俗人,与佛教徒穿黑衣相区别。
特征:
①指特别征召,以区别于乡举:宜蒙特征。
②特别的征象、标志;特点:性格特征|主要特征|显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