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皮黄的分词解释
huáng

皮黄

皮黄读音为 pí huáng。意思是:“西皮”﹑“二黄”两种声腔的并称。京剧的声腔﹐以西皮和二黄为主﹐故京剧亦称“皮黄”。参见“西皮”﹑“二黄”。

繁体皮黃

拼音pí huáng

注音ㄆㄧˊ ㄏㄨㄤˊ

词语分解

皮黄pí huáng
词语解释
“西皮”﹑“二黄”两种声腔的并称。京剧的声腔﹐以西皮和二黄为主﹐故京剧亦称“皮黄”。参见“西皮”﹑“二黄”。
分词解释
声腔:
戏曲名词。戏曲艺术根据演唱的腔调来区别剧种及其音乐的归属。通常把音乐或演唱方式上具有较多共同特点的腔调归为一个声腔系统。明清以来,影响较大的有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等。
西皮:
1.即黄陂调。戏曲腔调之一。唱腔明快高亢﹐刚劲挺拔﹐适于表达欢乐﹑激越﹑奔放的感情。明清之际﹐秦腔由西东传﹐结合湖北民间曲调演变而成西皮。湖北方言称唱为“皮”﹐西皮即由西传东的唱腔;或谓西皮脱胎于秦腔的“皮子”﹐故名。
2.漆器的异称。宋曾三异《因话录》谓髹器称西皮者﹐乃西方马鞯因马镫磨擦﹐有凹处粲然成文﹐遂以髹器仿为之。明都穆《听雨纪谈》对此说有所辨正﹐以为髹器当作“犀毗”。毗者脐也。犀牛脐旁多文﹐坐卧磨砺﹐色甚光明。西域人割取以为腰带饰。髹器仿为之﹐遂袭其名。但据近人研究﹐谓自宋代以后﹐人们开始用“犀毗”借喻黑色髹器﹐当时又称“犀皮”或“西皮”。一说﹐黑色雕漆多半由中国西部传来﹐故称“西皮”。
二黄:
戏曲声腔之一,用胡琴伴奏。跟西皮合称皮黄。也作二簧。
京剧:
我国全国性的主要剧种之一。清中叶以来,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的徽调、汉调相继进入北京,徽汉合流演变为北京皮黄戏,即京剧。也叫京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