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索头的分词解释
suǒtóu

索头

索头读音为 suǒ tóu。意思是:1.亦作“头虏”。 2.即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方民族的蔑称。

繁体索頭

拼音suǒ tóu

注音ㄙㄨㄛˇ ㄊㄡˊ

词语分解

索头suǒ tóu
词语解释
1.亦作“头虏”。
2.即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方民族的蔑称。
分词解释
南北朝:
时代名。从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到589年隋统一的一百七十年间,中国历史上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称为南北朝。南朝从420年刘裕代晋到589年陈灭亡,经历宋、齐、梁、陈四代。北朝从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不久,东魏、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北周为隋所代。589年,隋灭陈,南北朝时期结束。
索虏:
南北朝时,北朝人有辫发,南人对北人蔑称“索虏”。
北方:
①北。
②北部地区,在我国一般指黄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地区。
南朝:
1.我国南北朝时期,据有江南地区的宋﹑齐﹑梁﹑陈四朝的总称。因四朝都建都于建康,即今南京市,故后人或借指南京。
2.泛称位于南方的南宋﹑南明。
民族:
具有共同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及其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是人们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习惯上指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共同体,如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