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除月的分词解释
chúyuè

除月

除月读音为 chú yuè。意思是: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拼音chú yuè

注音ㄔㄨˊ ㄩㄝˋ

词语分解

除月chú yuè
词语解释
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分词解释
别称:
正式名称以外的别名。
农历:
1.我国古代历法之一。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中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十三个月(383天或384天,闰月在几月份也没有一定)。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农事。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俗称阴历。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夏历﹑旧历。
2.农业上使用的历书。

● 月yuè ㄩㄝˋ
◎ 地球最大的天然卫星(亦称“月亮”、“月球”):月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月蚀。
◎ 计时单位:一月。月份。岁月不居(时光不停地流逝)。
◎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月刊。月薪。
◎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饼。月琴。
◎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月子。
● 除chú ㄔㄨˊ
◎ 去掉:除害。除名。除根。铲除。废除。排除。除暴安良。
◎ 改变,变换:岁除(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
◎ 不计算在内:除非。除外。
◎ 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个数,是“乘”的反运算:除法。
◎ 台阶:阶除。庭除。
◎ 任命官职:除拜(授官)。除授。除书(授官的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