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汉语词典>马家窑文化的分词解释
jiāyáowénhuà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读音为 mǎ jiā yáo wén huà。意思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晩期的一种文化。1923年首次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故名。生产以农业为主,使用石器和骨器。陶器常绘有黑色的花纹,图案与仰韶文化的彩陶不同。其年代约为公元前3000-前2000年。

繁体馬家窯文化

拼音mǎ jiā yáo wén huà

注音ㄇㄚˇ ㄐㄧㄚ ㄧㄠˊ ㄨㄣˊ ㄏㄨㄚˋ

词语分解

马家窑文化mǎ jiā yáo wén huà
词语意思
我国新石器时代晩期的一种文化。1923年首次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故名。生产以农业为主,使用石器和骨器。陶器常绘有黑色的花纹,图案与仰韶文化的彩陶不同。其年代约为公元前3000-前2000年。
分词解释
首次:
第一次;头一回。
彩陶:
带有彩绘花纹的古代陶器。凡有两种:一为烧制前绘上﹐多为新石器时代遗物;另一种是烧成后再作彩绘。通常所谓“彩陶”﹐多指前者。
年代:
①犹时代:战争年代|年代久远。
②历史上的计年单位。公元纪年每世纪中以十年为一个“年代”,如19世纪60年代,即指1860-1869年(亦有认为指1861-1870年)。
使用:
使人或器物等为某种目的服务:使用干部|使用工具|合理使用|共同使用。

● 窑yáo ㄧㄠˊ
◎ 烧砖、瓦、陶瓷器的构筑物:砖窑。瓷窑。
◎ 为采煤而凿的洞:煤窑。
◎ 在坡上特为住人挖的洞:窑洞。窑葬。
◎ 旧时称妓院:窑子。窑姐(妓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