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坟五典

三坟五典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预注:“皆古书名。”汉孔安国《尚书序》:“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后因以“三坟五典”泛指我国最古的书籍。唐张说《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三坟五典,公能读之。”


并列 传说中我国最早古籍。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孔颖达疏:“孔安国《尚书序》云:‘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汉·崔瑗《东观箴》:“洋洋东观,古之史官,~,靡义不贯。”也作“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典源】《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趋过, 王曰:‘是良史也, 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预注:“皆古书名。”疏:“正义曰:‘孔安国《尚书序》云: 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 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今译】春秋时楚昭公与右尹子革说话,正逢左史倚相快步走过,昭公说:“这是一个好史官,你要好好对待他。他能够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皆古书名,是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

【释义】后以此典泛指古代典籍。

【典形】 八索九丘、典坟、读书夸左史、皇坟、丘坟、三坟五典、倚相书、世间倚相、典坟书。

【示例】

〔八索九丘〕 明·杨慎《七犯玲珑》:“星辰颠倒,三心五噣; 简编讹秽,八索九丘。”

〔典坟〕 清·程先贞《范质公先生墓次星来舅韵》:“曾从元气想氛氲,入拜门墙问典坟。”

〔读书夸左史〕 北齐·颜之推《古意》:“作赋凌屈原,读书夸左史。”

〔皇坟〕唐·韩愈《醉赠张秘书》:“险语破鬼胆,高词媲皇坟。”

〔丘坟〕 明·陈子龙《哭张天如先生》:“禹穴酉阳多典籍,可能地下作丘坟。”

〔三坟五典〕 明·冯惟敏《点绛唇·李中麓归田》:“囊括了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倚相书〕 宋·陆游《寄题王才臣山居》:“出游耻怀弥衡刺,归卧尽读倚相书。”


【词语三坟五典】  成语:三坟五典汉语词典:三坟五典

猜你喜欢

  • 溺殿衙

    《汉书.东方朔传》:“朔尝醉入殿中,小遗殿上,劾不敬。有诏免为庶人,待诏宦者署。”唐.颜师古注:“小遗者,小便也。”西汉武帝时,玩世不恭的东方朔,以太中大夫身份入殿,他因醉酒,在殿内小便,有失礼仪,被

  • 咸阳火

    《史记.项羽本纪》:“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晋书.成帝康帝纪论》:“凶徒既纵,神器阽危(神器,此指帝位;阽,音diàn,阽危,面临危险),

  • 观过斯知仁矣

    过:错误。仁:这里同“人”。 看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语出《论语.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后汉书.吴祐传》:“掾以亲故,受污秽之名,所谓观过斯知仁矣。”

  • 扪虱而谈

    扪:按、摸。一边从身上捉虱子,一边与人交谈。形容放达任性,毫无拘束。王猛(事迹见前“悠然自得”条)年轻时隐居山中,留心世事,希望得遇明主,施展抱负。东晋大将桓温北伐时,兵入函谷关,王猛觉得时机已到,便

  • 解带

    《后汉书.周磐传》:“居贫养母,俭薄不充。尝诵《诗》至《汝坟》之卒章,慨然而叹,乃解韦带,就孝廉之举。”李贤注:“以韦皮为带,未仕之服也,求仕则服革带,故解之也。”后因以“解带”谓出仕。唐王勃《别卢主

  • 梅尉

    源见“吴市隐”。用作县尉的美称。唐李端《送赵给事侄尉丹阳》诗:“遥知拜庆后,梅尉称仙才。”亦泛称地方官。唐孟郊《同从叔简酬卢殷少府》诗:“梅尉吟楚声,竹风为凄清。深虚冰在性,高洁云入情。”【词语梅尉】

  • 问轭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县人有得车轭(音è,马具,北方农村俗称‘夹板儿’)者,而不知其名,问人曰:‘此何种也(何种即何物)?’对曰:‘此车轭也。’俄又复得一,问人曰:‘此是何种也?’对曰:‘此车轭

  • 子牟意

    《庄子.让王》:“中山公子牟谓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瞻子曰:‘重生。重生则轻利。’……魏牟,万乘之公子也,其隐岩穴也,难为于布衣之士,虽未至于道,可谓有其意矣!”魏中山公子牟

  • 庾公楼

    源见“南楼”。指吟咏欢娱的胜境。唐杜甫《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诗之一:“池要山公马,月静庾公楼。”【词语庾公楼】   汉语大词典:庾公楼

  • 吴山立马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金海陵(海陵王,即金主完颜亮)阅柳(柳永)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遂起吴山立马之思。”吴山,在今浙江杭州西湖东南,春秋时为吴之南界,故名。南宋初金主完颜亮南侵,扬言要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