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夫之对

三夫之对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战国时,费地有与曾参同姓名的人杀了人,就有人连续三次告诉曾子之母说你儿子杀人了。虽是讹传,但三次袭来竟使曾子之母动摇了原来的信心,投杼越墙而逃走。后用为咏流言足以惑人之典。

晋书.王濬传》:“浑(王浑)又腾周浚书,云濬军得吴宝物。濬复表曰:‘……夫曾参之不杀人,亦以明矣,然三人传之,其母投杼。今臣之信行,未若曾参之著;而谗构沸腾,非徒三夫之对,外内扇助,为二五之应。’”


见“三夫之言”。《晋书·王浚传》:“今臣之信行,未若曾参之著;而谗构沸腾,非徒~,外内扇助,为二五之应。”


【词语三夫之对】  成语:三夫之对汉语词典:三夫之对

猜你喜欢

  • 梁生庑

    源见“梁鸿赁庑”。指贤士居贫之处。李详《同门夏露如来馆盐城以苏韵见赠率尔奉和》:“蓼虫食蓼甘辛苦,吴门漫托梁生庑。”

  • 匏瓜徒悬

    《论语.阳货》:“子曰:‘……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佛肸(读bìxiē)派人来请孔子,孔子表示要去。但子路提出,夫子过去说过,对于曾做过坏事的人,君子就不该上其圈套。佛肸佔据中牟反叛,夫子为

  • 识履

    源见“郑履”。指君王熟知的重臣。北周庾信《周安昌公夫人郑氏墓志铭》:“畴昔之邑,今兹成姓。识履传风,参舆留庆。”【词语识履】   汉语大词典:识履

  • 孟阳掷瓦

    参见:掷瓦

  • 如芒在背

    同“芒刺在背”。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众闻之,无不赧然,如芒在背。”述宾 好像芒刺扎在背上。形容非常不安。语本《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在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

  • 疑人莫用,用人莫疑

    见〔疑则勿用,用则勿疑〕。见“疑人勿使,使人勿疑”。《儿女英雄传》32回:“自古道‘~’。他两个既有这番志向,又说的这等明白,你我如今竟把这桩事责成他两个办起来才是个‘絮矩之道’。”

  • 介石

    《易.豫》:“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孔颖达疏:“不苟求逸豫,守志耿介似于石然。”谓操守坚贞或坚贞的操守。《宋书.谢灵运传》:“时来之机,悟先于介石;纳隍之诫,一援于生民。”《北史.隋本纪下》:“岂美

  • 吴越相关

    源见“同舟共济”。比喻在困难时利害一致,共图解救。陈翠娜《步步娇.哀东京》套曲:“想从前雄谋壮略知多少,吴越相关忍汝嘲,况一样的人祸天灾何日了!”

  • 云雨梦

    同“云雨”。唐温庭筠《经李处士杜城别业》诗:“不闲云雨梦,犹欲过高唐。”

  • 五色毫

    同“五色笔”。唐方干《再题路支使南亭》诗:“睡时分得江淹梦,五色毫端弄逸才。”【词语五色毫】   汉语大词典:五色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