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徙
《庄子.徐无鬼》:“舜有羶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有十万家。”成玄英疏:“舜避丹朱,又不愿众聚,故三度逃走,移徙避之。百姓慕德,从者十万,所居之处,自成都邑。”
相传舜曾经三度迁徙,因他在百姓大众中间享有崇高威望,人们总愿追随着他,所以每到一处地方,那里自然发展成为众生济济的都邑。后以三徙形容圣德之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晋.嵇康《难养生论》:“且凡圣人,有损己为世,表行显功,使天下慕之,三徙成都者。”《吕氏春秋.贵因》:“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庄子.徐无鬼》:“舜有羶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有十万家。”成玄英疏:“舜避丹朱,又不愿众聚,故三度逃走,移徙避之。百姓慕德,从者十万,所居之处,自成都邑。”
相传舜曾经三度迁徙,因他在百姓大众中间享有崇高威望,人们总愿追随着他,所以每到一处地方,那里自然发展成为众生济济的都邑。后以三徙形容圣德之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晋.嵇康《难养生论》:“且凡圣人,有损己为世,表行显功,使天下慕之,三徙成都者。”《吕氏春秋.贵因》:“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犹千端万绪。《晋书.陶侃传》:“侃性聪敏,勤于吏职……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见“千端万绪”。晋书·陶侃传》:“(侃)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罔有遗漏。”【词语千绪万端】 成语:千绪万端
《诗.小雅.小弁》:“弁彼鸒斯,归飞提提。民莫不榖,我独于罹。”《诗经》中写道:快乐的鸒(yū)鸟啊,从从容容飞回巢里。人人都过得很好,唯独我处于忧伤之中。全诗以鸟兽享自然之乐对比自己忧郁之心。后因用
源见“三刀梦”。指升为州官的梦兆。清赵翼《瓯北诗话.各体诗》:“金李俊民有王筹堂寿诗……‘州应何日悬刀梦,山试今朝拄笏看。’”【词语悬刀梦】 汉语大词典:悬刀梦
源见“隋侯之珠”。喻俊才。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想天朝罗网收豪俊,献皇家楚璧隋珍。”【词语隋珍】 汉语大词典:隋珍
《易.说卦》:“坤为地……为大舆。”后遂以“舆地”指大地、土地。宋陆游《闻蝉思南郑》诗:“逆胡亡形具,舆地沦陷久。”《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大观二年》:“蔡京率百官表贺,谓混中原风气之殊,当天下舆地之半。
源见“孺子牛”。喻为百姓而劳瘁。赵朴初《感遇——为周总理而作》诗:“回首丘山,折齿孺子。”
《维摩诘经.香积佛品》载:上方界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因以“香国”指佛国。南朝 梁沈约《舍身愿疏》:“虽果谢庵园,飰非香国,而野粒
源见“秦庭朗镜”。形容极其清彻。唐卢纶《清如玉壶冰》诗:“既有虚心鉴,还如照胆清。”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七:“吴龙图 中复性谨约,详于吏治,自潭州通判代还。孙文懿公为中丞,闻其名,初不之识,即荐为监察御史里行。或问文懿:‘何以不相识而荐之?’文懿笑曰:‘昔人耻为呈身御史,吾岂荐识面
《文选》卷十六晋.潘安仁(岳)《闲居赋》:“张公大谷之梨,梁侯乌裨之柿。”唐.李善注引《广志》:“洛阳北芒山有张公夏梨,甚甘,海内唯有一树。”“梁国侯家有乌椑,甚美,世罕得之。”据说,洛阳北芒山有张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