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题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三:“傅介子年十四,好学书,尝弃觚而叹曰:‘大丈夫当立功绝域,何能坐事散儒?’后卒斩匈奴使者,还拜中郎,复斩楼兰王首,封义阳侯。”觚,音gū,古人用来书写的木简。汉傅介子胸怀
源见“乘槎”。谓奉使远行,立功边陲。宋李昴英《水调歌头.题舫斋》词:“休羡乘槎博望,听洞箫赤壁,乐处是瀛州。”
见“应接不暇”。古龙《采环曲》:“四人你一眼,我一眼,你一句,我一句,直弄得柳鹤亭~。”【词语接应不暇】 成语:接应不暇
《后汉书.明德马皇后传》:“帝幸濯龙中,并召诸才人。”李贤注引《续汉纪》:“濯龙,园名也,近北宫。”濯龙,东汉宫苑名,在洛阳西南角。后借指皇室。唐武元衡《昭德皇后挽歌》词:“国门车马会,多是濯龙亲。”
同“歌五袴”。宋无名氏《瑞鹤仙.寿提举》词:“妙龄英发,腾实蜚声,早班郎署。歌喧五袴,更万里,期轩翥。”
同“化鹤归来”。元黄溍《开元宫》诗:“曾闻帝子乘鸾去,疑有仙人化鹤归。”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孔子说,他到了五十岁就能了解自然道理的精微奥妙,即掌握天道之规律。后以“知命之年”指称五十岁年龄。唐.张说《岳州夜坐
原意是嘲讽孔丘不参加劳动,分不清五谷。《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后来常用以形容一个人脱离劳动、脱离实际、无知可笑。【词语五谷不分】 成语:五谷不分汉语大词典:五谷不分
指在诗文中即使一字不妥,也不轻易放过。清代褚人获《坚瓠七集》卷四:“高达夫适官两浙观察使,过杭之清风岭,即谢家东山景也。题诗云:‘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厥后
源见“夜雨对床”。指朋友欢聚。清陈确《与韩子有云》:“闻今春驾过西湖,何不一枉东?,寻对床之约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