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语掾

三语掾

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阮修)有令闻(好名声),太尉王夷甫(王衍)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将无,莫非;将无同,就是大约差不多)。’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掾是古代从属官员的通称)。世谓三语掾。”又见《晋书.阮瞻传》。

西晋时,士大夫崇尚玄谈,追慕高雅,以抽象虚浮的言谈为超脱尘俗,故王衍(或王戎)激赏“将无同”这样模楞两可的话。这是当时政治腐败、思想颓废的表现。

后世诗文中常把“三语掾”作为对幕府官员的赞美之词。

唐.元稹《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诗:“官曹三语掾,国器万寻桢(桢,筑墙时两端树立的木柱,引申指支柱)。”见《长庆集》卷十一)。

附明:关于“将无同”的含义,宋、明诸家有多种解释,总之有三种意见: ㈠ 不同, ㈡ 相同, ㈢ 莫非相同,该是相同。现通常解为后者。


偏正 掾,官署属员。此指因三字而任命的官员。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后用以对幕府官员的赞美。宋·苏轼《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欲知妙湛与总持,更为江东~。”△褒义。用于说话有分寸方面。→一字千金 一语破的 ↔高谈虚辞


【典源】《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修)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衍)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艺文类聚》卷十九、《太平御览》卷二○九引《卫玠别传》,记为阮瞻与王衍之事; 《晋书·阮瞻传》记为阮瞻与王戎之事。

【今译】 晋代阮修 (一作阮瞻) 很有学识,太尉王衍问他:“老庄与儒教有什么同异?”阮修说:“莫不是相同?”王衍很欣赏他的回答,任他为太尉掾。人称为“三语掾”。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应答机敏,有才学。

【典形】 工三语、将无同、求三语、三语、三语掾、三语契、异同疑三语、三语作掾。

【示例】

〔工三语〕 清·宋琬《行路难》:“便便饱五经,讵若工三语。”

〔将无同〕 宋·范成大《次韵陈仲思经》:“从来峤南北,人谓将无同。”

〔求三语〕 唐·王维《同崔傅答贤弟》:“更闻台阁求三语,遥想风流第一人。”

〔三语〕 唐·白居易《李圯可京兆府户曹制》:“宜乎以三语自试,以一同自效。”

〔三语掾〕 唐·刘商《杂言同豆卢郎中》:“可怜三语掾,长作九泉灰。”

〔三语契〕 明·汤显祖《张郡丞枉过就别》:“留连三语契,感发四愁人。”


【词语三语掾】  成语:三语掾汉语词典:三语掾

猜你喜欢

  • 赫斯

    《诗.大雅.皇矣》:“王赫斯怒,爰整其旅。”郑玄笺:“赫,怒意。”斯,语助词。后因以“赫斯”形容帝王盛怒;亦形容帝王威武奋发。晋葛洪《抱朴子.论仙》:“人君有赫斯之怒,芟夷之诛。”《三国志.魏高贵乡公

  • 驭索

    同“朽索驭马”。《宋书.明帝纪》:“所以鬼哭山鸣,星钩血降,神器殆于驭索,景祚危于缀旒。”【词语驭索】   汉语大词典:驭索

  • 情见乎辞

    《周易.系辞下》:“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孔颖达疏:“圣人之情,见乎爻象之辞也。”见(xiàn):现。乎:于。意谓内心的思想感情表露于文辞之中。晋.葛洪《抱朴子.钧世》

  • 对床夜语

    唐.韦应物《示全真元常》诗:“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唐.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写风雪或风雨声中,对床谈心的情景。“夜雨对床”之语,唐人多有。宋.苏轼、苏辙兄弟诗中

  • 孟庑

    源见“梁鸿赁庑”。指贤士居贫之处。黄人《〈小说林〉发刊词》:“藉令没其(王嫱、西施)倾吴宫、照汉殿之丰容,而强与孟庑齐称,娥台合传,不将疑其狂易乎?”【词语孟庑】   汉语大词典:孟庑

  • 八米

    同“八米卢郎”。唐罗隐《送卢端公归台卢校书之夏县》诗:“地推八米源流盛,才笑三张事业贫。”【词语八米】   汉语大词典:八米

  • 语出月胁

    唐皇甫湜《〈顾况集〉序》:“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也。”后以“语出月胁”谓出语惊人,非同寻常。宋苏轼《轼近以月石砚屏献子功中书谨和子功诗并求纯父

  • 耻为五斗粟

    源见“不为五斗米折腰”。形容为人清高,有骨气,不屈身事人。宋彭乘《续墨客挥犀.贵其真》:“陶渊明耻为五斗粟屈于乡里小儿,弃官去归。”

  • 玉蛆

    酒面上的浮沫,后即作为酒的别名。宋代苏轼《访詹使君食槐芽冷淘》诗:“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词语玉蛆】   汉语大词典:玉蛆

  • 伯有为厉

    同“伯有被甲”。清黄宗羲《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中五》:“若魄虽降,而游魂不散,则为变矣。变则滞而不化,出为妖怪,如伯有为厉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