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吹毛求疵”。清陈确《大学辨二.答沈朗思书》:“《大学》首篇二百余言,岂无一言之合往训者,而弟必字字而驳之,不几于吹索乎!”【词语吹索】 汉语大词典:吹索
源见“蝇随骥尾”、“攀龙附凤”。比喻追随于有名望地位的人,以使自己成名。宋惠洪《代夏均甫宴人致语》诗:“青天白日心常在,附骥攀龙志未摧。”
源见“竹林七贤”。借指侄子。宋无名氏《水调歌头.贺人生侄》词:“人道兰庭生谢,我羡竹林得阮。”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宣帝被收,系郡邸狱,臂上犹带史良娣合采婉转丝绳,系身毒国宝镜一枚,大如八铢钱,旧传此镜见妖魅。”“照魑魅”是指宝镜。为咏镜之典。宋.陆游《剑南诗稿.逸稿补遗》:《倚剑》:“
汉蔡邕《琴操.箕山操》:“〔许由字武仲〕以清节闻于尧,尧大其志,乃遣使以符玺禅为天子。于是许由喟然叹曰:‘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优游,所以安己不惧,非亦贪天下也。’
源见“胸有成竹”。谓办事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不熟此书,则胸无成竹,虽有其志,何从措手?”清郑燮《题画.竹》:“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主谓 比喻做
《晋书.荀勖传》:“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既掌乐事,又修律吕,并行于世。初,勖于路逢赵贾人牛铎,识其声。及掌乐,音韵未调,乃曰:‘得赵之牛铎则谐矣。’遂下郡国,悉送牛铎,果得谐者。”晋中书监荀勖
同“蚍蜉撼大树”。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见“蚍蜉撼大树”。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蚂蚁缘槐夸大国,~谈何易。”【词语蚍蜉撼树】 成语:蚍蜉
原作“人知其一,莫知其他”,形容只知次要的部分,而不了解主要的,更重要的内容。西周末年,政治黑暗,国势危如累卵,使臣下有临渊履冰之惧。因而当时有首诗说,不敢徒手捉老虎,不敢没船把河渡。人们只见这一点,
源见“梦周”。谓缅怀先贤。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六三:“我心即是四始心,泬寥再发姬公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