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念旧恶

不念旧恶

为了事业的成功,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的人。公元前656年,晋献公因听骊姬谗言,逼死太子申生并派寺人披前去蒲城杀公子重耳。公子重耳被迫逃亡狄国,寺人披追赶不及,斩其一袪(袖口)而还。后来,晋惠公即位,同样把重耳视为政敌并再命寺人披前去刺杀他,逼得重耳到处流亡。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支持下归国为君,原为晋惠公臣下的吕甥,郤芮计划乘夜焚毁王宫,杀死晋文公重耳,寺人披得知这一消息,即赴宫门要求见晋文公。晋文公不但不见,还使人责备他说:“僖公五年时(前655年),献公命你一夜间赶到蒲城刺杀我,你应时而至。后来我同狄君打猎渭滨,惠公命你三天内来刺杀我,你两天就赶到了。即使这是国君的命令,你怎么这样快呀。现在我还保存着被你砍去袖口的衣服,你还有什么脸来见我,快快离开吧。”寺人披回答道:“我以为你经过多年磨难,回国为君,一定聪明了不少,如今看来,并非如此,看来免不了又要遭受灾难。国君的命令是必须执行的,不能含糊。为国君清除敌人,是要竭力而为的,而不管是什么样的敌人。现在您即位为君,难道就没有敌人吗?从前齐桓公不念管仲射其带钩之旧恶而使其为相,从而巩固了统治。你若不这样做,将会有更多的敌人,哪里只是我一个刑余之臣呢?”晋文公听出他话里有因,接见了他。寺人披便将吕甥、郤芮企图发动政变的消息告诉了晋文公。晋文公抓紧时间采取应付措施,终于平定了这场叛乱。

【出典】: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谓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

【例句】:

论语·公冶长》:“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10第3章:“里凫须仰首曰:‘……臣之为贼亦大矣,罪至十族,未足塞责。然君(指晋文公)诚赦之罪,与骖乘游于国中,百姓见之,必知君不念旧恶,人自安矣。’”


述宾 恶,读è,不计较过去的仇怨。《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怨是用希。”△褒义。多用于宽容和谅解方面。→隐恶扬善 ↔不仁不义


【词语不念旧恶】  成语:不念旧恶汉语词典:不念旧恶

猜你喜欢

  • 步邯郸

    源见“邯郸学步”。谓盲目模仿他人。清李渔《怀阿倩沈因伯暨吾女淑昭》诗:“汝父亦犹是,从未步邯郸。”

  • 投杼疑

    同“投杼”。唐沈佺期《枉系二首》诗之一:“吾怜曾家子,昔有投杼疑。”

  • 传闻不如亲见

    传闻:辗转听到。 辗转听到的总不如亲眼看到的可靠。语出汉.应劭《风俗通义.正失》:“《春秋》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见之人斯为审矣。”《后汉书.马援传》:“臣愚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景(影)不如察形。”唐.

  • 贾谊痛哭

    贾谊(前200-前168年)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文学家,时称贾生。20多岁就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升任太中大夫。后为大臣周勃、灌婴等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不久又任梁怀王太傅。当时,匈奴强盛,侵犯

  • 倒悬之厄

    见“倒悬之急”。

  •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树:种植。 作一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谷物;作十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树木。 这是古代谚语。语出《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 门外张罗

    同“门可罗雀”。唐白居易《放言》诗之四:“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妙曲弹完,伊人不见,只有一江如带,数峰似染。 两句给人以一种扑朔迷离的怅惘,被称为神来之笔。语出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

  • 借寇兵,赍盗粮

    秦.李斯《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把武器献给匪徒,把粮食送给盗贼,无异于帮倒忙。秦王听信大臣的话,下令逐客。

  • 河东之亡

    42` 同“汉箧亡书”。清钱谦益《跋宋版〈左传〉》:“其脱落在未归文靖之前,不知又几何年也!不图一旦顿还旧观,羽陵之蠹复完,河东之亡再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