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绝如线

不绝如线

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荀子.强国》:“今巨楚县吾前,大燕鰌吾后,劲魏钩吾右,西壤之不绝若绳。”

不绝如线,极言局势之危急。

淮南子.要略训》:“齐桓公之时,天子卑弱,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伐中国,中国之不绝如线。”

后又以之形容子孙衰落,后继乏人。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三十《寄许京兆孟容书》:“茕茕孤立,未有子息。荒陬中少士人女子,无与为婚,世亦不肯与罪大者亲昵,以是嗣续之重,不绝如缕。”


述补 ①形容局势危急,像就要断掉的线一样。《清史稿·礼志三》:“洎朱温以下,或起寇窃,或为叛臣,五十余年,国统~。”△多用于情势方面。②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清·戴名世《〈困学集〉自序》:“自孟轲氏而后,学者~,迨宋兴而诸儒继起,不可谓盛者欤!”△多用于后继者方面。③形容声音或思绪微弱。冰心《〈寄小读者〉四版自序》:“年来笔下销沉多了。然而我觉得那抒写的情绪,总是~,乙乙欲抽。”△多用于情状方面。


【词语不绝如线】  成语:不绝如线汉语词典:不绝如线

猜你喜欢

  • 献玉

    源见“和氏之璧”。谓向朝廷国家献才智。唐陆畅《下第后病中》诗:“献玉频年命未通,穷秋成病悟真金。”【词语献玉】   汉语大词典:献玉

  • 焚膏

    同“焚膏继晷”。清钮琇《觚賸.自怡编序》:“焚膏检较《涑水》、《通鉴》。”【词语焚膏】   汉语大词典:焚膏

  • 槎上张骞

    源见“乘槎”。指奉使远行之人。亦用以称美人的潇洒风度。宋 苏泂《摸鱼儿.忆刘改之》词:“任槎上张骞,山中李广,商略尽风度。”

  • 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洋洋:形容盛大众多。 弥沦一片,好像在头上,又像在左右。 原指神力无所不在。 后也指别人的精神风貌,在自己周围影响自己,督捉自己。语出《礼记.中庸》:“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

  • 食前方丈

    《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赵岐注:“极五味之馔食列于前,方一丈。”后用为生活奢侈之典。元王实甫《西厢记》一本楔子:“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则这三四

  • 强不凌弱,众不暴寡

    凌:欺凌。暴:侵犯。 强大的不欺侮弱小的,多数人不压制少数人。 形容社会风气好。语出《管子.明法》:“秦主法,治境内,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

  • 龙颜

    源见“隆准”。谓眉骨圆起。后用以指帝王的容貌。《南史.褚彦回传》:“陛下不得言臣不早识龙颜。”亦借指帝王。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夫未遇伯乐,则千载无一骥;时值龙颜,则当年控三杰。”【词语龙颜】  

  • 青藜阁下

    源见“青藜照阁”。本指汉刘向,后泛指学问勤苦之士。宋刘克庄《念奴娇.居厚弟生日》词:“从者谁欤?青藜阁下,汉卯金之子。”

  • 汉三章

    源见“约法三章”。借指国法。唐李商隐《故番禺侯以赃罪致不辜事觉》诗:“杀人须显戮,谁举汉三章?”

  • 缓带之思

    《穀梁传.文公十八年》:“侄娣者,不孤子之意也。一人有子,三人缓带。”杨士勋疏:“缓带者,优游之称也。”后因用“缓带之思”为表示求子心切之典。清姚鼐《伍母陈孺人六十寿序》:“〔杨孺人〕贤明而好义,急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