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泽枯之惠”。明 沈榜《宛署杂记.宫庄》:“其生也有乞怜之仁,其没也有泽骨之惠。”
源见“王霸惭”。形容生活清贫,愧对别人。清程先贞《暮春雨后遣怀》诗:“妇拙怜司马,儿痴愧令狐。”
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常常会因某种原因而产生意料不到的结果。《庄子.胠箧》:“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陆德明《经典释文》引许慎注《淮南子》说:“楚会诸侯,鲁、赵俱献酒于楚
源见“曳裾王门”。指在王门权贵家为门客。唐朱湾《送李司直归浙东幕兼寄鲍参军》诗:“会作王门曳裾客,为余前谢鲍参军。”【典源】 《文选·邹阳<上书吴王>》:“今臣尽知毕议,易精极虑,则无国而
辛氏《三秦记》:“陇西开,其坂九回,不知高几里,欲上者七日乃越。高处可容百余家,下处数十万户。上有清水四注。俗歌曰:‘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去长安千里,望秦川如带。又关中人上陇者,
源见“磨镜客”。指灵丹妙药。南朝 梁 刘孝标《东阳金华山栖志》:“可以养性消疴,还年驻色,不借崔文黄散,勿用负局紫丸。”
参见:湘子染花
同“黄犬书”。元王实甫《西厢记》五本二折:“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词语黄犬音】 汉语大词典:黄犬音
源见“羊裘钓”。指隐居垂钓富春江的严光。宋苏辙《再次前四首韵》诗之三:“隐居颜氏终安巷,垂钓严生自有滩。”
师:效法,学习。意:指思想内容。 学习前人文章的立意,而不是模仿前人文章的辞句。语出唐.韩愈《答刘正夫书》:“古圣贤人所为书俱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金.赵秉文《答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