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

比喻军队纪律松散,象群鸦一样的聚合,不堪一击。耿弇(3-58年)字伯昭,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南)人。父耿况,王莽末为上谷郡(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守。时绿林入关,更始称帝。耿况因遣耿弇赍贡献,归顺更始政权。行至中途,恰值王郎诈称汉成帝子刘子舆。随从耿弇的两个属吏私下商议,刘子舆是汉室正统,何必远求归顺更始政权。耿弇手扶宝剑说道:“刘子舆只是已疲惫不堪的流寇而已。”属吏不听他的劝告,私自脱逃,投降了王郎,而耿弇则投奔了当时属于更始麾下的刘秀。他以上谷之兵配合刘秀攻灭了王郎的乌合之众。刘秀遂以其父耿况为大将军。刘秀即位后,拜弇为建威大将军。

【出典】:

后汉书》卷19卷704页《耿弇传》:“及王莽败,更始立,……(耿)况自以莽之所置,怀不自安。时弇年二十一,乃辞况奉奏诣更始,因赍贡献,以求自固之宜。及至宋子,会王郎诈称成帝子子舆,起兵邯郸。弇从吏孙仓、卫包于道共谋曰:‘刘子舆成帝正统,舍此不归,远行安之?’弇按剑曰:‘子舆弊贼,卒为降虏耳。我至长安,与国家陈渔阳、上谷兵马之用,还出太原、代郡,反覆数十日,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观公等不识去就,族灭不久也’。仓、包不从,遂亡降王郎。”

【例句】:

唐·马总《〈意林〉〈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43回:“曹操收袁诏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


偏正 像乌鸦那样暂时聚合的一群。比喻临时凑合起来,没有组织没有纪律的一群人。语出《管子》(《意林》引):“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如摧枯折腐耳。”△贬义。多用于比喻临时凑集,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方面。→瓦合之卒乌合之师 一盘散沙 ↔百万雄师。 也作“乌合之卒”、“乌集之众”。


【词语乌合之众】  成语:乌合之众汉语词典:乌合之众

猜你喜欢

  • 垂帘听政

    垂帘:落下帘幕。听政:亲听、主持政事。也引伸为幕后操纵政事。御座后垂下帘幕内听取、主持政事。慈禧皇太后(1835-1908年),姓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是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台官员惠徵的女儿。咸丰元

  • 目论

    指齐国使者向越王无强说:君王知人之失而不知己过,这如见人毫毛而不见自己眼毛,这就叫““目论”。此典比喻见识肤浅;或见识错误,酿成大错。越王句(gōu勾)践后第七代越王无强起兵北伐齐国,西战楚国,与中原

  • 鱼书雁帛

    同“鱼书雁帖”。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则笺简二字中,便有无穷本义,鱼书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为乎?”见“鱼书雁帖”。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则笺简二字中,便有无穷本义,~而外,不有

  • 忆莼羹

    同“忆莼鲈”。宋陆游《芒屦》诗:“清秋故不远,回首忆莼羹。”【词语忆莼羹】   汉语大词典:忆莼羹

  • 桥梓

    《尚书大传.周传.梓材》:“伯禽与康叔朝于成王,见乎周公,三见而三笞之。二子有骇色,乃问于商子曰:‘吾二子见于周公,三见而三笞之,何也?’商子曰:‘南山之阳有木名桥,南山之阴有木名梓,二子盍往观焉。’

  • 秦庭之泪

    同“秦庭之哭”。清杨昭《〈闲止书堂集钞〉跋》:“沉冤望雪,曾传吴市之箫;急难望天,爰下秦庭之泪。”

  • 鸣鼓而攻之

    鸣鼓:击鼓。 指大张旗鼓地进行谴责或声讨。语出《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故鸣鼓而攻之,朱丝而胁之,为其不义也。”郭沫若《儿童文学之管

  • 闻喜宴

    唐宋时赐宴新进士及诸科及第者,叫“闻喜宴”。《宋史.选举志一》:“闻喜宴分为两日:宴进士,请丞郎大两省;宴诸科,请省郎小两省。”【词语闻喜宴】   汉语大词典:闻喜宴

  • 羽扇挥军

    同“羽扇挥兵”。清吴伟业《送友人从军闽中》诗之二:“胡床对客招虞奇,羽扇挥军逐吕嘉。”【词语羽扇挥军】   汉语大词典:羽扇挥军

  • 厉世摩钝

    指激历世人,使鲁钝者也奋发有为。《汉书.梅福传》:“然其携桀,指世陈政,言成文章,质之先圣而不缪,施之当世合时务,若此者,亦无几人。故爵禄束帛者,天下之底石,高祖所以历世摩钝也。”携磨:同“俊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