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井底之蛙

井底之蛙

同“井蛙”。元关汉卿《裴度还带》二折:“如今有等轻薄之子,重色轻贤,真所谓井底之蛙耳。”


偏正 生活在井底的青蛙只看见很小一块天。比喻阅历浅短的人。语本《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柳建伟《王金栓上校的婚姻》:“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真火车,我确实是一个~。”△贬义。多用于表示人的经历短浅,见闻浅陋。→坐井观天 拘墟之见 井蛙醯鸡↔见多识广 高瞻远瞩 立地书橱 博物君子。也作“井底蛤蟆”、“井底蛙”、“井底鸣蛙”。


【典源】《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 出跳梁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zhou)之崖; 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 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吾也。且夫擅一壑之水, 而跨��坎井之乐, 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 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 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东观汉记·马援》:“时公孙述称帝,(隗)嚣使(马)援往观之。援素与述同乡里,相善,以为至当握手迎如平生,而述方盛陈陛卫,以延援入,……(援) 因而辞归,谓嚣曰:‘子阳井底蛙耳,不如专意东方。’”《后汉书·马援列传》亦载。

【今译】《庄子》中讲,井底之蛙不可以和它谈论大海,是由于它受到所居之地的局限。公孙龙和公子魏牟一起议论圣贤之道,公子魏牟倚案叹息,仰天而笑说:“你不曾听说过浅井中的青蛙吗?它对东海中的鳖说:‘我真快乐啊!我出来就在井栏上面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的砖缝里休息。跳入水中,水浸到我的腋窝和下巴,踏到泥里,泥埋没了我的脚背; 看看孑孓、蝌蚪,都不如我啊。况且我独占一坑之水,独享一井之乐,这也快活到极点了,你何不进来看看呢?”东海里的鳖左脚还没进去,右膝已经绊住了,于是迟疑着退了回去,对井蛙讲起了大海:‘千里之遥远,也形容不了它的广; 千仞之高,也形容不了它的深。夏禹时十年九涝,而海水并未增加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旱,海水并未减少多少。可见,时间长短、雨量多少都影响不了海水。生活在如此无边无际的大海里,才是最快乐的啊。’听到这些,井蛙惊恐羞愧,茫然若有所失。”后汉时公孙述在蜀地称帝,隗嚣派马援前去探看虚实。马援和公孙述从小是邻居,关系很好,马援原以为他俩多年不见,公孙述一定会握手相迎,亲热如初,可是公孙述却先陈列仪仗,然后才以君臣之礼相见。马援辞归对隗嚣说:“公孙述 (字子阳) 不过是个井底之蛙,我们不如为东方的刘秀效力。”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见闻狭隘,妄自尊大的人。

【典形】 井底鸣蛙、井底蛙、井蛙、坎井、坎蛙、蛙井喜、坐井蛙、蛙在井、坐蛙井、井中蛙。

【示例】

〔井底鸣蛙〕 元·郑廷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你自尊自大无高下,真乃是井底鸣蛙,穷汉肚肠些娘大。”

〔井底蛙〕 清·黄鷟来《短歌赠友》:“伏波脱身出西蜀,子阳传笑井底蛙。”

〔井蛙〕 元·白朴《水调歌头》:“堪笑井蛙裈虱,不道人生能几,肝肺自相雠。”

〔坎井〕 清·赵执信《始见海》:“半生在坎井,跬步临津涯。”

〔坎蛙〕 清·顾炎武《酬李处士因笃》:“自哂同坎蛙,难佐北溟浪。”

〔蛙井喜〕宋·黄庭坚《次韵答邢敦夫》:“方求无津涯。不作蛙井喜。”

〔坐井蛙〕 宋·苏轼《南禅长老和诗不已》:“那将坐井蛙,面比谈天衍。”


【词语井底之蛙】  成语:井底之蛙汉语词典:井底之蛙

猜你喜欢

  • 两鼠斗穴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

  • 疾言倨色

    见“疾言遽色”。《醒世恒言》卷2:“(二弟)稍不率教,辄跪于家庙之前,痛自督责,说自己德行不足,不能化诲……直待兄弟号泣请罪,方才起身。并不以~相加也。”【词语疾言倨色】  成语:疾言倨色汉语大词典:

  • 十三楼

    宋周淙《乾道临安志.楼》:“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苏轼治杭日,多治事于此。”本为宋代杭州名胜,宋苏轼《南歌子.游赏》词有“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之句,后泛指供游乐的名楼。清曹寅《诸敏庵

  • 燕昭凉珠

    旧题晋.王嘉《拾遗记》卷四:“至燕昭王时,有国献(黑蚌之珠)于昭王,王取瑶漳之水,洗其沙泥,乃嗟叹曰:‘自悬日月以来,见黑蚌生珠已八九十遇,此蚌千岁一生珠也,珠渐轻细。’昭王常怀此珠,当隆暑之月,体自

  • 张梨

    《文选》卷十六晋潘安仁(岳)《闲居赋》:“张公大谷之梨,梁侯乌裨之柿。”唐.李贤注引《广志》:“洛阳北芒山有张公夏梨,甚甘,海内唯有一树。”据传,洛阳北芒山有张公夏梨,称大谷梨,品质优异,海内仅有树一

  • 强弩不穿鲁缟

    同“强弩之末”。元 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一》:“一炬可攻连营,强弩不穿鲁缟,优劣可得而论关。”

  • 闻喜宴

    唐宋时赐宴新进士及诸科及第者,叫“闻喜宴”。《宋史.选举志一》:“闻喜宴分为两日:宴进士,请丞郎大两省;宴诸科,请省郎小两省。”【词语闻喜宴】   汉语大词典:闻喜宴

  • 桃符板

    同“桃符”。清俞正燮《癸巳存稿.门对》:“桃符板,即今门对,古当有之,其事始于五代,见记载耳。”【词语桃符板】   汉语大词典:桃符板

  • 鹔鹅换酒

    旧题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居贫愁懑,以所著鹔鹴裘就市人阳昌贳酒,与文君为欢。”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居贫愁懑,以所着鹔鹴裘就市人杨昌

  • 梅仙

    源见“吴市隐”。指汉梅福。用以美称县尉或隐士。唐钱起《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诗:“皇枝双玉树,吏道二梅仙。”明练子宁《二月望日与饶隐君游玉笥山》诗:“上有梅仙采药之幽栖,下有萧云读书之故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