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知:同“智”。 仁者发现“道”有“仁”的蕴涵就称之为“仁”;智者发现“道”有“智”的蕴涵就称之为“智”。 表示对同一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就不同。语出《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清.顾炎武《与友人论〈易〉书》:“然圣人之道,不以是而中绝也。故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清.刘熙载《艺概.赋概》:“刘彦和《诠赋》曰:‘拟诸形容,象其物宜。’余论赋则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风诗三百,用意各有所在,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也引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文理》:“夫书之难以一端尽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既成格调,求无寄托,无寄托则指事类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猜你喜欢

  • 姬公梦

    源见“梦周”。谓缅怀先贤。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六三:“我心即是四始心,泬寥再发姬公梦。”

  • 居常以待终

    常:常情。终:终结。 安于读书人常过的贫困生活,以等待生命的终结。 形容古人把生死富贵看得平淡自然的乐观态度。语出《艺文类聚》卷四四引《列子》:“贫者士之常,死者生之终,居常以待终,何忧哉!”(按

  • 一醉六十日

    《晋书.阮籍传》:“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人阮籍曾用饮酒一醉六十天的办法,躲避文帝为晋武帝向其提亲。后因用为咏长醉之典。唐.杜牧《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崔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

  • 哀家一梨

    同“哀家梨”。清沈涛《交翠轩笔记》卷二:“新城 杨子萱大令炳题词云:‘惬心动目,元气不死。哀家一梨,脆乃如此。’”

  • 刘冠

    参见:刘氏冠

  • 挂瓢饮犊

    源见“许由瓢”、“许由洗耳”。指遁世隐居。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人人为巢 许,则至今洪水横流,并挂瓢饮犊之地,亦不可得矣。”

  • 季子貂裘

    同“季子裘”。宋陆游《自阆复还汉中次益昌》诗:“季子貂裘端已弊,吴中菰米正堪烹。”【词语季子貂裘】   汉语大词典:季子貂裘

  • 锁支祈

    《古岳渎经》:“禹理淮水,三至桐柏,水功不能兴。禹怒,召集百灵,搜命九馗,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淮之深浅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猱,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输五象,搏击腾趠

  • 物至则反

    同“物极则反”。《史记.春申君列传》:“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汉 刘向《新序.善谋》:“物至则反,冬夏是也;到高则危,累棋是也。”见“物极必反”。【词语物至则反】  成语:物至则反汉语大词典:物至

  • 皇后发

    《东观汉记》卷六《明德马皇后传》:“后长七尺二寸,青白色,方口美发。”“为四起大髻,但以发成,尚有余,饶髻三匝,复出诸发。”后汉明德马皇后有美发。后遂用为咏美发之典。唐.杜牧《鸦》:“毛欺皇后发,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