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山语
宋.王铚《王公四六话》卷上:“四六有伐山语,有伐材语。伐材语者,如已成之柱桷,略加绳削而已;伐山语则搜山开荒,自我取之。伐材,谓熟事也;伐山,谓生事也。”
骈体文,其句式为四字与六字相间,又称“骈四俪六”。唐、宋较为盛行,其中多用典故,“伐山语”即指此文体中用的生僻典故。后遂用指生僻典故或指引用古籍中之文句。
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五:“古人作文,多为伐山语,盖取诸书句要入之文字中,贵其简严。”
【词语伐山语】 汉语词典:伐山语
宋.王铚《王公四六话》卷上:“四六有伐山语,有伐材语。伐材语者,如已成之柱桷,略加绳削而已;伐山语则搜山开荒,自我取之。伐材,谓熟事也;伐山,谓生事也。”
骈体文,其句式为四字与六字相间,又称“骈四俪六”。唐、宋较为盛行,其中多用典故,“伐山语”即指此文体中用的生僻典故。后遂用指生僻典故或指引用古籍中之文句。
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五:“古人作文,多为伐山语,盖取诸书句要入之文字中,贵其简严。”
源见“东施效颦”。形容丑拙之人强学美女之法,弄巧成拙。清李渔《风筝误.贺岁》:“居邻桃叶渡,颦效苎萝村;莺语同招客,梅花伴倚门。”【词语颦效】 汉语大词典:颦效
《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后因以“滕廛”指仁里,乐土。宋刘辰翁《水龙吟.和清江李侯士弘来寿》词:“安得滕廛,移将近
指战争中为了取胜,在策略上有使用诡计的必要。公元前632年,晋楚发生了著名的城濮之战。战前,晋文公问狐偃,楚国军队比我们多,怎么办?狐偃献计道,我听说,讲究礼仪的君子对忠信的言行永不满足,而在战场上则
《淮南子.记论训》:“猩猩知往而不知来,干鹄知来而不知往。”高诱注:“干鹄,鹊也。人将有来事喜忧之征,则鸣。”汉.王充《论衡.龙虚》:“物性亦有自然,猩猩知往,干鹊知来,鹦鹉能言,三怪比龙,性变化也。
同“攀龙附凤”。《周书.赵贵独孤信等传论》:“〔侯莫陈崇〕以宏材远略,附凤攀龙,绩著元勋,位居上衮。”见“攀龙附凤”。清·洪楝园《警黄钟·宫叹》:“可怜你,附膻逐臭也自此,~。”【词语附凤攀龙】 成
《后汉书.梁鸿传》载:梁鸿择孟光而聘,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孟光讯因,知梁 鸿有志遁隐,不喜孟光傅粉墨。孟光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
《孔丛子.陈士义》载:春秋时,鲁郈成子使晋过卫,卫右宰谷臣宴请他,陈设乐器而不奏乐,并送他玉璧。郈成子告其仆说:“夫止而觞我,与我欢也;陈乐而不作,告我哀也;送我以璧,寄之我也。若由此观之,卫其有乱乎
同“鸣凤栖梧桐”。唐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鸣凤托高梧,凌风何翩翩!”
见〔汝无面从,退有后言〕。述宾 退,犹言背后。后言,指私下的议论。谓当面顺从,背后非议。《尚书·益稷》:“汝无面从,~。”△多用于对某事有看法,但又不敢说或不便说。→口是心非 ↔胸无宿物【
意谓宇宙万物与我浑然同为一体。《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