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信誓旦旦

信誓旦旦

旦旦,诚恳貌,信誓旦旦,初为形容誓言诚挚可信,后则一般反其意而用之,表示虚情假意的伪善面目。古代民歌中一位弃妇在回忆少时欢爱生活时说,我本想和你白头到老,谁知如今成仇人。远望淇水还有岸,近看丘陵还有坡。我们小时多快乐,谈谈笑笑多融合,山盟海誓都记着。没想你说话不算数,叫人实在无奈何。

【出典】:

诗经·卫风·氓》:“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宴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例句】:

汉·司马相如《美人赋》:“女乃弛其上服,表其亵衣,皓体呈露,弱骨丰肌,时来亲臣,柔滑如脂。臣乃脉定于内,心正于怀,信誓旦旦,秉志不回,翻然高举,与彼长辞。” 《南史·王融传》:“上以魏所送马不称,使融问之曰:‘秦西冀北,实多骏骥,而魏之良马,乃驽不若。将旦旦信誓,有时而爽,駉駉之牧,遂不能嗣?’”


主谓 信誓,表示真诚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诚挚可信。语出《诗经·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李劼人《大波》1部:“朝廷上那样乱法,今天才~地颁发一条新令,过一夜,明天就失了效。”△褒义。→指天誓日 海誓山盟 指矢天日 ↔言不由衷 口血未干 自食其言言而无信。也作“旦旦信誓”。


信誓旦旦”表示极为诚挚的誓言。

“信”,诚信; “誓”,誓言。

“旦旦”,重言形容词,是什么意思呢?

《诗·卫风·氓》: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传: “总角,结发也。晏晏,和柔也。信誓旦旦然。”笺: “言其恳恻款诚。”疏: “《传》直云 ‘信誓旦旦然’,不解 ‘旦旦’之义,故 《笺》申之言 ‘旦旦者,言恳恻为信誓,以尽己款诚也’。”由上而知,“旦旦”为诚恳的样态。

清·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引胡承珙说: “( 旦) 本训憯( cǎn,同惨) 痛,唯伤痛者有至诚迫切之义,故可通为形容诚恳之貌。”此可备一说。

“旦”,《说文·旦部》: “旦,明也。”段注: “《卫风》 ‘信誓旦旦’传曰: ‘信誓旦旦然。’谓明明然也。”宋·朱熹 《诗集传》:“旦旦,明也。”日出地上为 “旦”(,-表示地) ,太阳出来了,故“旦”义为 “明”。 “信誓”既然 “明明”( 无保留、无欺骗) ,所以“信誓旦旦”便是极为诚挚的发誓的样子。也就是说,此语表示的是极其诚恳的誓言。

“旦旦”为诚挚貌,由 “明明”义引申而来。


【词语信誓旦旦】  成语:信誓旦旦汉语词典:信誓旦旦

猜你喜欢

  • 人亡国瘁

    见“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柳亚子《十二月九日与香凝夫人夜话感赋》:“~恨难平,空遣深源负盛名。”

  • 剑拔弩张

    《汉书.王莽传》:“省中相惊传,勒兵至郎署,皆拔刃张弩。”后以“剑拔弩张”比喻形势紧张或声势逼人。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你们剑拔弩张,汗流浃背,到底做成了些什么呢!”亦喻书画笔法崛奇雄健

  • 奋髯#几

    奋髯:猛然掀起胡须,犹俗言吹胡子。(zhǐ只)几:击打桌面,即拍案。奋髯几,形容奋激发怒的情状。朱博在任琅邪太守时,当地习俗,作风迟缓,性情高傲,自命清高来博取名声。朱博上任后,许多下属官员都托病休假

  • 袍泽

    《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袍:长袍;泽:借为“襗”,内衣。旧时军人相称为“同袍”,也称相互间的友谊为“

  • 寡廉鲜耻

    厚颜少廉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并列 形容没有操守,厚颜无耻。语出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也;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蔡东藩《两晋演义》

  • 分香卖履

    汉.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指众妾)无所为,可学做组履卖也。”《文选》卷六〇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序》引作:“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又云,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

  • 顺济侯

    同“顺济王”。宋秦观《祭洞庭湖神文》:“敬以钱马香酒茶果之奠,望洞庭、青草湖境上,敬祭于岳州境内洞庭 昭灵王、青草 安流王、渊德侯、顺济侯、忠洁侯、孝烈灵妃、孝感侯之神。”【词语顺济侯】   汉语大词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横眉:怒目而视。千夫:许多人。这里指敌人。指:指斥,斥责。孺子:幼儿。这里指人民大众。 表示对敌人坚强不屈,怒目而视,而对人民却甘心像牛一样俯首听命。形容革命者爱憎分明。语出鲁迅《自嘲》:“横眉冷对

  • 梅妻鹤子

    清吕留良等编《宋诗抄.林和靖诗抄序》:“林逋宇君复,杭之钱塘人。少孤,力学刻志不仕,结庐西湖孤山……逋不娶,无子,所居多植梅畜鹤,泛舟湖上,客至则放鹤致之,因谓‘梅妻鹤子’云。”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

  • 桃来李答

    源见“投桃报李”。比喻互相酬赠。明 王錂《春芜记.构衅》:“小姐用的是绫罗绮绣,我有绫罗绮绣;小姐用的是玩好奇珍,我有玩好奇珍。况且桃来李答,一定也不折本。”并列 你送给我桃子,我回赠你李子。比喻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