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停餐训子

停餐训子

西汉人隽不疑在汉昭帝时任官,因政绩突出,由青州刺史升任京兆尹。京都官吏、百姓都很敬重他。每当隽不疑到所属各县巡视审案问囚回来,老母亲就问他:“这次有没有被平反的冤案?又有几个死囚得以活命的?”当隽不疑平反冤案很多时,母亲就欢喜,说话、吃饭都比平常多。如果没有平反案件,母亲就生气,甚至连饭都不吃了。因此,隽不疑从政,虽然严厉但不残暴。后以此典形容妇女有仁德,慈爱恤人,或指官吏仁爱有德。

【出典】:

汉书》卷71《隽不疑传》3036、3037页:“(隽不疑)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京师吏民敬其威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例句】:

唐·王维《工部杨尚书夫人王氏墓志铭》:“妇道允谐,母仪俱美;每出诫夫,停餐训子。” 宋·苏轼《和苏州太守王规父侍太夫人》:“洛宾侍从三人贵,京兆平反一笑春。” 宋·陆游《书戒》:“出仕惟此心,所乐在平反。”


【典源】《汉书·隽不疑传》:“ (隽不疑) 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京师吏民敬其威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 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今译】 汉代隽不疑在昭帝时任京兆尹,京都的官吏百姓都敬畏他的威望。每次巡视各县讯问囚犯回来,他母亲就问他:“有没有平反的,又使几个人活了?”如果不疑平反的冤案多,其母就高兴,吃饭、说话也都比平时多; 如果没有平反的,其母就生气,甚而连饭也不吃。因此不疑任官时,虽严厉而不残暴。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妇女有妇德,仁慈恤人。

【典形】 京兆平反、所乐在平反、停餐训子。

【示例】

〔京兆平反〕 宋·苏轼《和苏州太守王规父侍太夫人》:“洛滨侍从三人贵,京兆平反一笑春。”

〔所乐在平反〕 宋·陆游《书戒》:“出仕推此心,所乐在平反。”

〔停餐训子〕 唐·王维《工部杨尚书夫人王氏墓志铭》:“妇道允谐; 母仪俱美; 每出诫夫; 停餐训子。”


猜你喜欢

  •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孔子家语.六本》:“小棰则过,大杖则逃走。”是说轻打就忍受,重打则逃走。认为这就是子女在受到父母惩罚时应有的态度,以示孝顺。后因以“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作为子女对父母惩罚时应持态度之典故。《隋唐演义

  • 比佽

    《诗.唐风.杕杜》:“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比,辅;佽,助。后以“比佽”谓辅助。宋叶適《祭陈同甫文》:“以智开物,以机动事;学而得之,又相比佽。”【词语比佽】   汉语大词典:比佽

  • 家丑不可外扬

    《五灯会元.玄门偃禅师法嗣》:“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不欲说以人。’曰:‘为什么却如此?’师曰:‘家丑不外扬。’”家中的丑事不可对外人宣扬,以免丢人败兴。《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欲要

  • 长铗

    源见“冯驩弹铗”。谓处困境而有所干求。唐柳宗元《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诗:“高冠余肯赋,长铗子忘贫。”【词语长铗】   汉语大词典:长铗

  • 牛衣泪

    同“牛衣对泣”。清归庄《庚辰生日》诗:“从今莫堕牛衣泪,策马长途日月新。”【词语牛衣泪】   汉语大词典:牛衣泪

  • 三姜

    《太平御览》卷五一五引晋.司马彪《续汉书》:“姜肱字伯淮。兄弟三人皆以孝行著。肱年长,与二弟仲海、季江同被卧,甚相亲友。及长,各娶妻,兄弟相恋,不能相离,以继嗣当立,乃更往就室。”事又见《后汉书.姜肱

  • 腐草为萤

    《礼记.月令》:“温风始至,蟋蟀居壁,鹰乃学习,腐草为萤。”古代有腐烂的草转化为萤火虫的说法。后遂用为咏萤之典。唐.钱起《初黄绶赴蓝田县作》诗:“萤光起腐草,云翼腾沉鲲。”

  • 浇瓜之惠

    汉.刘向《新序.杂事四》:“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音yǔ,懒惰)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

  • 删本纪

    汉.司马迁为项羽作传时,列入《史记》“本纪”中,与帝王同列,视为“失败帝王”,有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进步的思想主张。汉.班固在为项羽作传时,改入《陈胜项籍列传》,与一般公卿等列,表现出浓厚的封建正统主义和

  • 陌上桑间

    源见“桑间濮上”。古时多指男女幽会之所。明杨珽《龙膏记.邂逅》:“况广庭大厦,又非陌上桑间,快敛羞容,上前相见。”【词语陌上桑间】  成语:陌上桑间汉语大词典:陌上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