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阋( ㄒㄧˋ xì ):争吵。阋墙:在墙里争吵。比喻内部不和。 兄弟在家里闹纠纷,一旦受到外人欺侮,仍共同抵御。 比喻尽管内部不和,但大敌当前,还是一致对外。语出《诗.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引此诗“务”作“侮”。)《民国通俗演义》一三〇回:“正是:兄弟阋墙,外御其侮。蜗牛纷争,惟利是务。”中国工农红军《要求南京政府停止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1936年5月5日):“在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理应翻然改悔,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磋商抗日救亡的具体办法。”也单引〔兄弟阋于墙〕。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有些貌似革命的作品,也并非要将本阶级或资产阶级推翻,倒在憎恨或失望于他们的不能改良,不能较长久的保持地位,所以人们从无产阶级的见地看来,不过是‘兄弟阋于墙’。”


【词语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成语: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汉语词典: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猜你喜欢

  • 申屠断鞅

    《后汉书.申屠刚传》:“光武帝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旧注云,“以刀断马鞅”,未详所出。〔按〕东汉郭宪谏光武帝,有“拔佩刀以断靷”事。参见“断靷”。

  • 翘材之阁

    源见“东阁招贤”。指招致才学颖异之士的地方。宋李廷忠《谢王枢使荐举启》:“三鳣地冷,幸依通德之门;一鹗天高,误入翘材之阁。”

  • 临渴掘井

    比喻事到临头才想办法,为时已晚。春秋时,鲁国内乱时鲁昭公被迫出奔齐国。齐景公问他,您这么年轻,怎么会失掉自己的国家呢?鲁昭公回答道,我小的时候,许多人爱我,而我对他们不礼貌。许多人劝谏我,我又出于忌恨

  • 山公札

    同“山公启事”。清吴伟业《淮上赠嵇叔子》诗:“惭余亦与山公札,抱病推迁累养生。”

  • 事与愿违

    事实与愿望相违背。三国魏嵇康《幽愤诗》:“顺时而动,得意忘忧。嗟我愤叹,曾莫能俦。事与愿逵,逵兹淹留。”也作“事与心违”。宋代欧阳修《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诗:“貌先年老因忧国,事与心违始乞身。”

  • 鞭山

    源见“驱石驾沧津”。指传说中神驱山石助秦始皇造东海之桥。明袁宏道《天柱山谒帝》诗:“鞭山驾鼋鼍,一笑秦皇帝。”

  • 壶中白日

    同“壶中天”。唐李端《游终南山因寄苏奉礼士尊师苗员外》诗:“壶中开白日,雾里卷朱旗。”

  • 阳雁

    源见“随阳雁”。指大雁。宋梅尧臣《寄送谢师厚馀姚宰》诗:“君南我赴北,日见阳雁度。”清姚鼐《九日渡湘水》诗:“凉风送阳雁,空景吊阴虬。”【词语阳雁】   汉语大词典:阳雁

  • 角巾绿野

    源见“角巾东路”、“绿野堂”。谓休官归隐。宋 立斋《沁园春.寿白侍从八十》词:“正持囊紫禁,急流勇退,步角巾绿野,闲处安身。”

  • 八柄

    《周礼.天官.太宰》:“以八柄诏王驭群臣:一曰爵,以驭其贵;二曰禄,以驭其富;三曰予,以驭其幸;四曰置,以驭其行;五曰生,以驭其福;六曰夺,以驭其贪;七曰废,以驭其罪;八曰诛,以驭其过。”八柄,即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