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先意承志

先意承志

亦作“先意承旨”,原意是指善于体会父母的心意,后则泛指揣摩人意,恭顺奉承,以博取欢心。公明仪问曾子,您可以说是孝顺父母了吧!曾子回答道,哪里能这样说呢?君子所主张的孝,是要在父母还没有表示意图之前,就预先体会出父母意旨,以按其意办事。如果父母有过错,也要委婉劝谏,以使他们重新走上正道。我只是奉养了父母亲,哪里够得上孝呢?

【出典】:

礼记·祭义》:“公明仪问于曾子曰:‘夫子可以为孝乎!’曾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乎!’”

【例句】:

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西晋·葛洪《抱朴子·臣节》:“先意承指者,佞谄之徒也。”


述宾 先意,事先想到别人的意愿。承志,遵从愿望。原指能奉承父母的心意和愿望去做。后泛指揣摩人意,极力按其心意办事。语出《礼祀·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鲁迅《华盖集续编·海上通讯》:“我不是别人,那知道别人的意思呢? ~的妙法,又未曾学过。”△原为褒义。后含贬义。也作“先意承颜”、“先意承旨”、“先意希旨”、“先意承指”。


【词语先意承志】  成语:先意承志汉语词典:先意承志

猜你喜欢

  •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

    民间传说,龙王是海神能治水。如今大水居然冲垮了龙王庙,这不是自家人同自家人过不去吗? 比喻一个集团发生内讧。语出《儿女英雄传》七回:“那妇人听了,这才裂着那大薄片子嘴笑道:‘你瞧,大水冲了龙王庙,一

  • 鲁莽灭裂

    《庄子.则阳》:“长梧封人问子牢曰:‘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者予为乐,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耘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卤莽,办事粗疏,不用心,蛮干;灭裂,办事情轻浮,不认真,

  • 人琴感

    源见“人琴俱亡”。指对亡故亲友的哀悼缅怀之情。清吴雯《题侯大年凤阿山房图》诗之二:“伤心空有人琴感,残墨还应照草堂。”

  • 扬雄草玄

    草玄:起草,撰写《太玄》。扬雄(字子云)是西汉著名的学者,平生好学,著述颇丰。汉哀帝时,外戚丁氏、傅氏和董贤等权臣先后辅政专权,凡是投靠、依附他们的人,一入仕途就能做到俸禄二千石的高官。而扬雄却埋头撰

  • 三顾隆中

    同“三顾茅庐”。隆中,诸葛亮隐居之地,在今湖北 襄樊。宋张孝祥《西江月.张钦夫寿》词:“已授一编圯下,却须三顾隆中。鸿钧早晚转春风,我亦从君贾勇。”

  • 西真攘桃

    源见“方朔偷桃”。谓在西王母处偷桃。宋陈师道《徐仙书》诗之三:“金华牧羊小家子,西真攘桃何代儿。”

  • 三户亡秦

    指范增引用楚南生的话对项梁说: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还必定是楚人。后以此典形容抗暴复国的决心意志。战国末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统一全中国的秦朝。但秦朝统治残暴,

  • 梦中得鹿

    同“梦中蕉鹿”。清袁枚《题万华亭持筹握算图》诗:“梦中得鹿尚可喜,何况开卷即见青蚨来。”

  • 习池巾

    源见“山公醉酒”。山公醉后倒著白接䍦,因以“习池巾”喻斜戴着的头巾。宋高登《蓦山溪.容州病起作》词:“龙山帽,习池巾,归路从敧侧。”

  • 马陵书树

    指齐军师孙膑用减灶之计诱庞涓带魏军深追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而在树上书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兵败自杀。后以此典比喻深算妙计,克敌制胜。公元前342年,魏国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派田忌为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