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公孙布被

公孙布被

指公孙弘主张节俭,他做官后自己盖用还是用麻布做的被子。后以此典比喻官吏生活俭朴,严于律己。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字季,薛县(今山东滕县南)人。年轻时曾为狱吏,因罪免。家贫,放牧为生。年龄四十岁才学《春秋》杂说。汉武帝即位,召试贤良文学之士,他以贤良征为博士,当时年龄已经六十多岁。公孙弘为人气度非凡,见多识广,常说君王怕的是不开阔广大,臣子怕的是不节俭,公孙弘自己盖用是麻布做的被子,一餐饭不吃两种肉菜。他吃饭仅是脱去皮的粗糙米饭,而老朋友及相好之宾客都仰赖他供给衣食,他的俸禄全都用来供养他们,自己家里没有什么存余。士大夫也因为这一点认为他贤德。此典又作“平津肉”、“餐脱粟”、“布被”、“孙弘被”。

【出典】:

史记》卷112《平津侯主父列传》2950、2951页:“弘为人恢奇(杰出;不寻常)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忧虑;患苦)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chóng虫,重复)肉。”“食一肉脱粟(sù速,脱去皮之糙米)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例句】:

宋·王安石《招约之职方》:“虽无北海酒,乃有平津肉。” 宋·苏轼《和陶饮酒》之二十:“未暇餐脱粟,苦心学平津。” 宋·苏辙《和柳子玉纸帐》:“京兆牛衣聊可籍,公孙布被旋须缝。” 宋·陆游《初寒》:“公孙分布被,范叔共绨袍。” 明·陈子龙《赠钱牧斋少宗伯》:“独指孙弘被,仍污庾亮尘。”


主谓 汉公孙弘勤俭节约,位居三公还穿布衣。语本《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弘为布被,食不重肉……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褒义。用于描写节俭。


【典源】《史记·平津侯列传》:“ (公孙)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 (弘) 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汉书·公孙弘传》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汉武帝时丞相平津侯公孙弘,认为做臣子的毛病在于不节俭,公孙弘自己盖布被子,吃饭只有一个肉菜,饭是仅脱去皮的小米饭,用自己的俸禄供给宾客,家中没有积蓄。参见〖公孙开阁〗。

【释义】后以此典称扬官吏生活俭朴,严于律己。

【典形】 布被、餐脱粟、公孙布被、平津肉、孙弘被。

【示例】

〔布被〕 宋·陆游《初寒》:“公孙分布被,范叔共绨袍。”

〔餐脱粟〕 宋·苏轼《和陶饮酒》之二十:“未暇餐脱粟,苦心学平津。”

〔公孙布被〕 宋·苏辙《和柳子玉纸帐》:“京兆牛衣聊可籍,公孙布被旋须缝。”

〔平津肉〕 宋·王安石《招约之职方》:“虽无北海酒,乃有平津肉。”

〔孙弘被〕 明·陈子龙《赠钱牧斋少宗伯》:“独指孙弘被,仍污庾亮尘。”


猜你喜欢

  • 载鬼

    同“载鬼一车”。明张居正《礼部仪制司主事敬修血书》:“皆由含沙以架奇祸,载鬼以起大狱。”清顾炎武《松江别张处士悫王处士炜暨诸友人》诗:“每烦疑载鬼,动是泣歧途。”【词语载鬼】   汉语大词典:载鬼

  • 五柳翁

    同“五柳先生”。宋黄庭坚《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之五:“我思五柳翁,解作一生事。”

  • 箕张口

    《史记.天官书》:“箕为敖客,曰口舌。”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诗》云:‘维南有箕,载翕其舌。’又《诗纬》云‘箕为天口,主出气。’是箕有舌,象谗言。”箕,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因它象张着大嘴的样子,

  • 五体投地

    以两肘、两膝及头部着地的致敬仪式,是印度古代最隆重的礼节。佛教也沿用。《楞严经》卷一:“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后来用以比喻对人极其钦佩,推崇备至。主谓 佛教行最恭敬之礼时

  • 焚书

    源见“焚书坑儒”。指秦始皇焚烧诗书事。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经传佚书》:“先秦徐福入海时,必携古经传同往,此时焚书事未起。”【词语焚书】   汉语大词典:焚书

  • 楚魄

    同“楚神”。宋范成大《次韵王浚明用时举苦热韵见赠》:“铄石谁能招楚魄,斫冰我欲访湘君。”【词语楚魄】   汉语大词典:楚魄

  • 踊贵

    504 ① 物价上涨。《后汉书.曹褒传》:“时春夏大旱,粮谷踊贵。”踊:上涨。【词语踊贵】   汉语大词典:踊贵

  • 心似矢

    《论语.卫灵公》:“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宋.邢昺疏:“矢,箭也。史鰌之德,其性唯直,国之有道无道,行直如箭。言不随世变曲也。”史鱼,卫大夫,名史䲡,字子鱼。孔子曾赞扬说,

  • 黄金阙

    《史记.封禅书》:“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相传仙人所居之宫阙,是用黄金筑成的。后遂用为神仙处所之

  • 清不置水

    源见“置水之清”。形容地方良吏清正廉洁,不徇私情。北周庾信《周柱国长孙俭神道碑》:“清不置水,明非举烛。马愿如羊,金须似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