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利令智昏

利令智昏

形容因贪利而失去理智,不辨一切。《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赞》:“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主谓 为图私利而使头脑发昏,丧失理智。霍达《穆斯林的葬礼》:“蒲寿昌这个精明盖世的商人怎么偏偏留下了这样的疏漏? 唉,~,三年前,他完全被贪心给弄糊涂了!”△贬义。多用于描写逐利。→利欲熏心 惟利是图 财迷心窍 苍蝇见血 ↔淡泊寡欲 淡泊明志。 也作“利令智惛”。


解释贪图私利而使头脑糊涂。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平原君赵胜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赵国宰相,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韩国把上党之地割让给秦国,上党守将冯亭不愿降秦,就把上党十七个城池献给赵国。赵孝成王大喜,但平阳君赵豹认为不可接受,认为这是冯亭在打算引赵抗秦。

赵孝成王召见平原君赵胜商议此事,赵胜认为可以接受。于是赵王派他前去接受这些城池,并命令廉颇领军驻于长平,由此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赵王以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廉颇为将,秦军包围赵军,活埋了赵国四十万降卒。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情况十分危急。在平原君的游说下,楚、魏等国前来援救,才解了邯郸之围。

对于赵胜主张接受上党之地,司马迁并不认同。他在《史记》中评论说,平原君是乱世才子,可是看不到大的方面。俗话说‘私利会让人的心智昏乱’。平原君贪信冯亭的邪说,使赵国被活埋在长平的士兵多达四十多万,而且还差一点让都城邯郸沦陷,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近义利欲熏心

例句

一些官员忘了自己的身份、使命,利令智昏,作出了对不起人民的蠢事。


【词语利令智昏】  成语:利令智昏汉语词典:利令智昏

猜你喜欢

  • 高高在上

    原指上天有眼,洞察人间善恶。后则泛指身居高位而不察下情。周初群臣作诗规戒周成王说,警惕呀,警惕!老天爷无所不知,天命不易保有,不要说老天高高在上。万事万物都由他在升降。天天都在注视人间。我是个幼稚的小

  • 燎须

    《新唐书.李勣传》:“(勣)性友爱,其姊病,尝自为粥而燎其须。姊戒止,答曰:‘姊多病而勣且老,虽欲数进粥,尚几何?’”唐.徐勣,字懋功,唐太宗赐姓李。勣手足情深,虽年老尚为多病之姊煮粥,不慎竟燎须。后

  • 王谢登临

    《晋书.谢安传》:“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东晋时,谢安曾同王羲之、许询、支遁等寓居会稽郡,终日游山玩水或咏诗作文,优游度日,不思居官报国之

  • 女娲补

    同“女娲补天”。清姚燮《双鸩篇》:“天缺不得女娲补,海缺不得精卫填。”

  • 东市朝衣

    西汉.司马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晁错者,颍川人也。……错为人陗直刻深。……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诘责;驳诘)

  • 池黑

    源见“临池学书”。指勤练书法。唐李咸用《谢友生遗端溪砚瓦》诗:“书信成池黑,吟须到日西。”

  • 小腰身

    源见“樊素”。指侍妾、歌伎或形容女子纤柔的腰肢。宋史达祖《燕归梁》词:“黄花心事一帘尘。但频忆,小腰身。”

  • 弃瓢叟

    同“弃瓢翁”。明石珤《登封龙山赋》:“地存画卦之台,岩有弃瓢之叟。”【词语弃瓢叟】   汉语大词典:弃瓢叟

  • 交淡如水

    意思是君子之交,重在道义,看上去好象很平淡。《礼记.表记》:“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郑玄注:“水相得合而已,酒醴相得则败,淡无酸酢少味也。接,或为交。”亦作“交淡若水”

  • 墦间之乞

    源见“乞墦”。谓无耻乞求利益。宋陈亮《谢梁侍郎启》:“孰为龙断之登,羞作墦间之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