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刻烛赋诗

刻烛赋诗

南史.王僧孺传》:“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萧)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乃与令楷、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

刻烛赋诗,打钵立韵,是比赛迅速成诗的办法。后常以“刻烛成诗”或“刻烛求篇”,比喻诗才敏捷,下笔成章。

清.吴伟业《西泠闺咏》诗之二:“卖珠补屋花应满,刻烛成篇锦不如。”(见《梅村家藏藁》五)


见“刻烛为诗”。《南史》卷22:“转黄门侍郎,每预朝宴,~,文不加点,帝深赏叹。”


【典源】《南史·王僧孺传》:“萧文琰,兰陵人。丘令楷,吴兴人。江洪,济阳人。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乃与令楷、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

【今译】 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礼贤好士,有很多文学之士聚集在他的门下,他曾与学士们夜间饮宴,作诗时在蜡烛上刻上记号,作四韵诗刻一寸,以此为时间标准。文士萧文琰说:“烧一寸烛作四韵诗,有什么难的!”于是与别人以敲击铜钵为标准作诗,等铜钵的响声停了诗就作出。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文思敏捷; 也形容文人集会赋诗。

【典形】 击钵、击钵催、刻烛、刻烛分笺、刻烛赋、刻烛赋诗、叩钵、诗成刻烛、吟烛、雕章刻烛、刻官烛、吟刻烛、分题击钵、分笺刻烛。

【示例】

〔击钵〕 清·唐孙华《钱瞿亭舍人挽诗》:“新诗击钵就,邀我与细论。”

〔击钵催〕 宋·陈师道《和李使君九日登戏马台》:“登高能赋属吾侪,不用传杯击钵催。”

〔刻烛〕 唐·刘禹锡《会昌春连宴即事》:“掷卢夸使气,刻烛斗成篇。”

〔刻烛分笺〕清·顾彩《桃花扇序》:“一时刻烛分笺,叠鼓竞吹,觉浩浩落落,如午夜之联诗。”

〔刻烛赋诗〕 宋·陆游《冬暖颇有春意追忆成都昔游》:“刻烛赋诗空入梦,倾家酿酒不供愁。”

〔叩钵〕 明 ·高启 《答衍师见赠》:“篇成出叩钵,锋疾惊楚僄。”

〔诗成刻烛〕 清·钱谦益《仲春十日自和合欢诗》之四:“诗成刻烛论佳句,歌罢穿花度好音。”

〔吟烛〕 宋·刘筠《夜宴》:“吟烛唯忧尽,杯筹岂易防。”


【词语刻烛赋诗】   汉语词典:刻烛赋诗

猜你喜欢

  • 驯翟

    同“驯雉”。翟,古指长尾的野鸡。《南史.刘遵传》:“及弘道下邑,未申善政,而能使人结去思,野多驯翟,此亦威凤一羽,足以验其五德。”【词语驯翟】   汉语大词典:驯翟

  • 孔伋缊袍

    汉.刘向《说苑》卷四《立节》:“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思(孔子的孙子孔伋)住在卫国,

  • 青山白云人

    《旧唐书.傅奕传》:“又尝醉卧,蹶然起曰:‘吾其死矣!’因自为墓志曰:‘傅奕,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其纵达皆此类。”后遂以“青山白云人”指放浪形骸的旷达之士。《聊斋志异.黄英》:“异史氏

  •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见〔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其他 危,危险。浅,短。生命极其危险,早晨无法考虑到晚上。语出晋·李密《陈情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楚囚

  • 苏井神仙

    同“苏井”。清赵怀玉《雨中花慢.邻宅牡丹》词:“我羡洛花富贵,能兼苏井神仙。”

  • 挈洪浮

    源见“拍洪崖肩”。指与仙人为伍。洪 浮指洪崖、浮丘。清李慈铭《水调歌头.秋日期子九莲士夜泛东浦访澈凡上人》词:“但扫苍苔黄叶,准备沧波一苇,左右挈洪 浮。”

  • 十年身到凤凰池

    见〔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 李氏断臂

    《新五代史.杂传序》:“予尝得五代时小说一篇,载王凝妻李氏之事……凝家青 齐之间,为虢州司户参军,以疾卒于官。凝家素贫,一子尚幼,李氏携其子,负其遗骸以归东,过开封,止旅舍。旅舍主人见其妇人独携一子而

  • 耆英社

    源见“洛阳耆英会”。年高望重者的会社。宋刘克庄《鹊桥仙.林侍郎生日》词:“出通明殿,入耆英社,谁似侍郎洪福?”【词语耆英社】   汉语大词典:耆英社

  • 揽辔中原

    同“揽辔澄清”。柳亚子《流亡杂诗》:“劫余仍遣同舟济,揽辔中原共死生。”见“揽辔澄清”。【词语揽辔中原】  成语:揽辔中原汉语大词典:揽辔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