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

喻学贵专精。是赵普以半部《论语》辅助赵匡胤定天下事。赵普(922-992年)祖为幽州蓟(今北京大兴县西南)人,迁镇州(治所今河北正定),再迁河南洛阳。字则平,后周时赵匡胤幕僚,任掌书记。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元旦,曾与赵匡胤弟赵光义等策动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宋朝,为开国功臣。因此,入宋后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建隆元年(960年)向赵匡胤献策并自请从征,平定了李筠之乱,以功迁兵部侍郎、枢密副使。同年,又请速平李重进之乱。建隆三年(962年)任枢密使、检校太保。乾德二年(964年)任宰相。赵匡胤视如左右手,事无大小,皆与之商定。北宋初年的重大方针政策他都曾参预谋划,如为了集中行政权和财权,建议宋太祖罢宿卫和节镇兵权;委任文官知州事;在各路设置转运使;州置通判,与知州互相牵制;在实现统一的战争中,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等。太祖晚年,其宠渐衰,出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宋太宗即位后,想再任赵普为相,有人反映说,赵普只是在青少年时代学习过官吏事务,没有学问,只读过《论语》。赵光义问赵普,他毫不隐晦说,我平生所学确实只有一部《论语》。从前,曾以一半帮助太祖定天下;现在,我要用另一半辅助陛下,使天下太平。太宗时他两次为相。晚年手不释卷,每次下朝,就闭门读书。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便非常果断自如。赵普死后,家人打开他的书箱一看,果然只有《论语》二十篇。于是后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称。

【出典】:

宋史》卷256《赵普传》8940页:“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例句】: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7:“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盖亦少陵之说也。太宗尝以此论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普之相业,固未能无愧于《论语》。而其言,则天下之至言也。” 元·高文秀撰《好酒赵元遇上皇杂剧》(载《元曲选外编》)第一册:“某姓赵,名光普,字则平,辅佐主公,官拜丞相,封太师韩国公之职,乃开国功臣也。……每次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半部《论语》治平天下。”


猜你喜欢

  • 羲和日车

    同“羲和车”。宋刘弇《清思》诗:“羲和日车脱其辐,白雨洗天泊烦促。”

  • 解赠越石骖

    源见“脱骖”。借指救助危难中的人。明 沈自征《鞭歌妓》:“你肯解赠越石骖,我怎便占住了陈蕃榻。”

  • 彭泽去

    源见“陶令归去来”。指为了保持气节而解印辞官。宋吴潜《满江红.九日郊行》词:“安得便如彭泽去,不妨且作山翁酩。”

  • 韩伯複裤

    《世说新语.夙惠》:“韩康伯(韩伯字)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複裤(可套棉絮的夹裤)。’儿云:‘已足,不须複裤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

  • 千一虑

    同“千虑一得”。宋陆游《送曾处士赴行在》诗:“敬输千一虑,或有二三得。”【词语千一虑】   汉语大词典:千一虑

  • 习惯成自然

    汉.班固《汉书.贾谊传》:“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贯:惯。习惯:长期养成的某种行为或社会风尚。习惯了之后就变成平常的事了。此为孔子语。后因以“习惯成自然”

  • 千端万绪

    形容事情纷繁,头绪复杂。三国魏曹植《自试令》:“机等吹毛求疵,千端万绪,然终无可言者。”机:指王机。亦作“千绪万端”《晋书.陶侃传》:“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

  • 西笑

    汉.桓谭《新论.祛蔽》:“关东鄙语曰:‘人闻长安乐,则出门向西而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汉时,函谷关以东地方有俗语说:人们听说长安好玩,一出门就向西方大笑;知道肉的味道美,就对着屠户之门大嚼

  • 弄麞

    《旧唐书.李林甫传》:“林甫舅子(姜)度妻诞子,林甫手书庆之曰:‘闻有弄麞之庆。’客视之掩口。”《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语助词)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璋,圭璋,宝玉;弄璋之意是祝

  • 瑞脑香巾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宝末,交趾贡龙脑,如蝉蚕形。波斯言老龙脑树节方有,禁中呼为瑞龙脑。上唯赐贵妃十枚,香气彻十余步。上夏日尝与亲王棋,令贺怀智独弹琵琶,贵妃立于局前观之。上数枰子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