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半面之识

半面之识

原指过目不忘,记忆力惊人,后喻相识时间短,交情浅薄。应奉,字世叔,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县)人。桓帝时先后任武陵太守,司隶校尉等职。“纠举奸违,不避豪戚,以严厉为名。”少时极聪明,记忆力十分强,据史载,应奉有一次到彭城相袁贺家去作客,适逢袁贺开门外出,就在这时他看到袁家门内有个造车的匠人露出了半张脸。几十年后,应奉在路上遇到了这个车匠,还向他打招呼,可见,应奉的记忆力是多么好。

【出典】:

后汉书》卷48第1607页《应奉传》注引:“奉年二十时,尝诣彭城相袁贺。贺时出行闭门,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

【例句】: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初应进士试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识。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张空拳于战文之物。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贯,出交贤俊,入侍冕旒。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亦其宜也。”


见“半面之旧”。《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小人自姓崔名宁,与那小娘子无~。”


【典源】《后汉书·应奉列传》注引吴·谢承《后汉书》曰:“ (应) 奉年二十时,尝诣彭城相袁贺。贺时出行闭门,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

【今译】 后汉应奉聪明强记,他二十岁时,去彭城拜望袁贺。袁贺出门不在,造车匠人开门露出半张脸来看应奉,应奉离去。数十年后在路上遇见车匠,应奉仍认识他。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记忆力好;或形容相交不深。

【典形】 半面、半面曾记、半面之旧、门间半面人、半面相看、半面新。

【示例】

〔半面〕 唐·元稹《别李三》:“半面契始终,千金比然诺。”

〔半面曾记〕 宋·姜夔《解连环》:“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帘; 半面曾记。”

〔半面之旧〕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

〔门间半面人〕 宋·陈师道《寄单州张朝请》:“平生天上张公子,尚记门间半面人。”


【词语半面之识】  成语:半面之识汉语词典:半面之识

猜你喜欢

  • 进履桥边

    同“圯桥进履”。清钱谦益《李太公寿》诗:“赤松 黄石皆仙侣,进履桥边问子房。”

  • 束刍

    源见“生刍致祭”。指祭品。明袁宏道《哭江进之》诗序:“欲躬致束刍,值有邑乘之役,素车白马,未卜何日。”【词语束刍】   汉语大词典:束刍

  • 齿德

    《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后用“齿德”指年龄与德行。宋魏了翁《古今考》:“满千钱者升之堂上,不则退之堂下,惟商财贿,毋问齿德。”亦指年高德劭和年高德劭之人。明瞿佑《归田诗

  • 计然之术

    同“计然之策”。明章懋《柏轩处士艾君太康墓表》:“君明计然之术,修猗顿之业,往来两浙间,未几,而资用大饶。”【词语计然之术】  成语:计然之术汉语大词典:计然之术

  • 济苍生

    源见“东山再起”。谓造福百姓。元耶律楚材《和移刺继先韵》:“渐惊白发宁辞老,未济苍生曷敢归。”

  • 齐奴步障

    源见“石崇斗奢”。指豪华富丽奢侈挥霍之物。清王士禛《曹正子邀同家兄》诗之四:“老颠剩欲相料理,乞取齐奴步障来。”

  • 卖药藏名

    源见“韩康卖药”。谓不求见知于世。南朝 梁萧纲《七励》:“卖药无藏名之老,河 泗无洗耳之翁。”

  • 美新

    源见“剧秦美新”。指美化新政。为阿谀谄媚之典。清黄宗羲《明儒学案.东林学案总论》:“清议熄,而后有美新之上言,媚奄之红本。”胡怀琛《乙卯杂诗》:“千古美新留话柄,西京才子说扬 刘。”【词语美新】   

  • 远到

    源见“远到之器”。称人才德高远,必有远大前程。《新唐书.萧嵩传》:“时崔琳、王丘、齐澣皆有名,以嵩少术学,不以辈行许也。独姚崇称其远到。”【词语远到】   汉语大词典:远到

  •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云鬓:柔美如云的鬓发。帖:同“贴”。花黄:古代妇女的面饰。 形容妇女梳桩打扮的情景。语出《乐府诗集.木兰诗》:“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智谷《男人悄悄学包装》(《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