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而不实
比喻文章词藻华丽但内容空洞,或形容言过其实,表面好看,不讲实效。公元前622年,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卫国后,回国途中,在宁邑旅舍下榻。旅舍负责官员宁嬴陪他返回国都,但只送他到温这个地方便回来了。宁嬴的妻子问他缘故。他说:“阳处父这个人性子太暴,而且华而不实。这样的人非常容易和人结怨,不得安宁。我怕不但沾不了光反而跟他倒霉,所以就跑回来了。”
【出典】:
《左传·文公五年》:晋阳处父聘于卫,反过宁,宁嬴从之,及温而还,其妻问之。嬴曰:‘以刚……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余惧不获其利而离其难,是以去之。”
【例句】:
左丘明《国语·晋语》四:“华而不实,耻也。” 唐·李延寿《南史·文帝纪论》:“太宗多闻博达,富赡词藻,然文艳用寡,华而不实。”
【词语华而不实】 成语:华而不实汉语词典:华而不实
又作“秀而不实”。华:花;开花。 实:果实;结果实。 指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只是外表好看,而无实际效果。 汪廷珍(?-1827年),字瑟庵,山阳(今江苏淮安县)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授编修。累官升迁,道光五年(1825年),为协办大学士(协助大学士同理阁务)。汪廷珍为人严直,出入朝廷,进止不失尺寸,百官肃敬。他对于官员选定,主要看实际学识与能力。如他下属官员有按旧例送财物给御史的,汪廷珍坚持认为不可。并且说:“这人外表好看,做官没有实际学识与能力,将来怎么能够立足在朝廷之上?”以后都应他的预言,人们都佩服汪廷珍精明有远见。
【出典】:
《清史稿》卷364《汪廷珍传》11426页:“属官有例送御史者,持不可,曰:‘斯人华而不实,何以立朝?’后皆如所言,人服其精鉴。”
【例句】:
章炳麟《〈新纪元报〉发刊词》:“今者,中夏光复,万物开春矣。秀(禾类吐穗开花)而不实,中道夭伤,其非志士仁人所愿。” 刘师培《文说》:“赋作之家,文胜于情,故华而不实。”
并列 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徒有好看的外表却没有实在的内容。语出《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陈国凯《代价》:“一个有力的行动,胜过一箩筐~的方块字。”△贬义。用于评论人或物的本质。→徒有虚名 虚有其表 ↔表里一致 名副其实
解释华:开花。实:结果实。只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出处《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春秋时期,晋国的阳处父到卫国出访,回国时路过宁地,宁赢愿意跟着他做随从。但是宁赢刚走到温地就回来了。宁赢的妻子问原因,宁赢回答说:“他太刚直了。《商书》上说:‘深沉的人要用刚强来克服,爽朗的人要用柔弱来克服。’那个人只具备其中之一,恐怕不能善终。上天纯阳,属于刚强的德性,尚且不触犯寒暑四时运行的次序,何况人呢?再说外表好看内容空虚,就会聚集怨恨。触犯别人同时又聚集怨恨,就不能够安定自身。我害怕跟着他不但得不到好处反而会遭遇到祸患,因此才离开他。”
公元前621年春,阳处父认为赵盾能干,通过异地阅兵的方式,换掉了原定的中军主帅狐姑射,让赵盾担任这一重要职务,从而使赵盾执掌了赵国国政。八月份,国君晋襄公死了,在拥立新国君一事上,大臣贾季和赵盾发生矛盾。贾季拥戴公子乐,赵盾拥戴公子雍。在斗争中,赵盾派人杀死了公子乐,彻底断绝了贾季的希望。贾季怨恨阳处父曾经帮助赵盾,使得自己的地位不如赵氏,又知道阳处父在晋国没有什么后援,就派人把他杀死了。
近义徒有其表
反义表里如一
例句
今年中秋,精明的消费者已开始嫌弃那些包装华而不实、价格昂贵的月饼,但包装上的过度甚至近乎荒唐的行为并没有绝迹。
【词语华而不实】 成语:华而不实汉语词典:华而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