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发聋振聩

发聋振聩

又作“振聋启聩”,“振聋发聩。”发:启发。 聋:耳朵听不见声音。振:振动。聩(kuì愧):天生耳聋。 指声音大得使聋子和天生耳聋者都能听见,用以比喻惊人之言论能唤醒麻木的人。 黄爵滋(1793-1853年),字树斋,宜黄(今江西宜黄县)人。清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授编修,迁御史。道光十年(1830年),他与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结宣南诗社,讲求经世之学。道光十五年(1835年),他任鸿胪寺卿(掌蕃客朝会吉凶吊祭事)。道光十八年(1838年),黄爵滋向宣宗道光帝上奏严禁鸦片烟的条陈,痛述鸦片毒害,提出禁烟、戒烟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并希望皇帝用像打雷的威力,令人触目惊心地震动起来,虽然长期沉溺于吸鸦片烟的人,也足以唤醒他的糊涂和麻木。

【出典】:

清史稿》卷378《黄爵滋传》11588页:“况我皇上雷霆之威,赫然震怒,虽愚顽沉溺之久,自足以发聋振聩。”

【例句】:

严复《救亡决论》:“今者,我欲与之为微词,则恐不足发聋而振聩;吾欲大声疾呼,又恐骇俗而惊人。”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6章:“创办一个《民心日报》,想在舆论方面,多做些振聋启聩的工作。” 郭沫若《洪波曲》3:“老教育家斩截地对我这样说,声音是这么刚健,像乡里老百姓说话的那样,而又那么的振聋发聩。”


并列 聩,耳聋。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言论文章唤醒头脑糊涂、是非不明的人。清·严复《救亡决论》:“今者,吾欲与之为微词,则恐不足发聋而振聩;吾欲大声疾呼,又恐骇俗而惊人。”△多用于教育人的方面。→当头棒喝。也作“发蒙振滞”、“发矇振聩”、“昭聋发聩”、“振聋发聩”、“震聋发聩”。


【词语发聋振聩】  成语:发聋振聩汉语词典:发聋振聩

猜你喜欢

  • 汉坛三拜

    源见“韩信登坛”。指韩信拜将。元张可久《卖花声.客祝》曲:“忆淮阴年少,灭楚为帅,气昂昂汉坛三拜。”

  • 妄尉

    一般的校尉,此处“妄’是平凡的意思。《汉书.李广传》:“广与望气王朔语曰:‘自汉击匈奴,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妄校尉以下,材不能及中,以军功取侯者数十人。广不为后人,然终无尺寸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

  • 画麒麟阁

    同“画麒麟”。唐司空图《携仙箓九首》之四:“听君总画麒麟阁,还我闲眠舴艋舟。”

  • 冠章甫

    《礼记.儒行》:“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章甫,殷时冠名,即缁布冠。因孔子曾冠章甫冠。后遂用为咏儒生之典。唐.权德舆《奉和张仆射朝天行》:“自古全才贵文武,懦夫只解冠章甫。”

  • 郭家金穴

    《后汉书.光武郭皇后纪》载:郭后弟况“迁大鸿胪,帝数幸其第,会公卿诸侯亲家饮燕,赏赐金钱缣帛,丰盛莫比,京师号况家为金穴。”后以“郭家金穴”喻豪富之家。《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一愿得邓氏铜山

  • 攻乎异端

    攻:钻研。乎:犹“于”。异端:自居为正统派的人用以指斥不同的思想派别。 旧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语出《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一七八首:“自觉穷

  • 马角牛

    源见“乌头白,马生角”。马生角如牛。喻无中生有,骗人说谎。《醒世姻缘传》十八回:“一个说得天垂宝像乌头白,一个说得地涌金莲马角牛。”【词语马角牛】   汉语大词典:马角牛

  •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独立苍茫子〈东京学界公愤始末告乡人父老兴学书〉》:“差以毫厘,谬以千里,造因不良,恶果是生。”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词语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 浦珠

    同“合浦珠”。前蜀贯休《寄景地判官》诗:“浦珠为履重,园柳助诗玄。”

  • 北道主人

    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邓晨传》载:更始北都洛阳,以晨为常山太守。会王郎反,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光武曰:“伟卿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乃遣晨归郡。东汉光